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安嘎

安嘎

鄂伦春族“乌力楞”家族公社集体狩猎瓦解后出现的一种临时狩猎小组。鄂伦春语音译,意为“篝火堆”或“住在一块的人”。一译为“阿那格”、“昂阿”等。主要在“鹿胎期”、“鹿茸期”、“叫(交)鹿尾期”、“打皮子期”等狩猎季节出远猎时组合,以便相互照顾。届时,“乌力楞”(地域公社)内的猎手自愿结合,组成三四人或五六人不等的若干“安嘎”出猎。狩猎结束,自行解散;下次出猎,再行组织。内选※“塔坦达”(狩猎长)、※“乌纠鲁达”(狩猎长副手)、※“吐阿钦”(炊事员。如猎手家属随往,各自开伙,不另设“吐阿钦”。若只去一个妇女,她必为“吐阿钦”)各一,“塔但达”领导狩猎和主持分配,“乌纠鲁达”协助“塔坦达”管理组内生活等,“吐阿钦”负责打柴做饭,兼管马匹。出猎所用马匹、枪支、弹药、猎刀、粮食、盐、筷子和皮被等,由猎手自备。猎获物按出猎前商定的方式分配,一般由同猎者平均分配(兽肉在“乌力楞”内按户平均分配),有的地区已出现马匹参与计股分配现象。

猜你喜欢

  • 神圣孝章皇帝

    见“耶律宗真”(1315页)。

  • 嫩秃黑

    蒙古语音译。又译“农土”、“讷秃克”,突厥语称“禹儿惕”。《元朝秘史》释为“营盘”。《元史·特薛禅传》:“农土犹言经界也。”指某一社会单位平常游牧的地区,也有“屯营”、“住所”之意。蒙古国建立后,分赐

  • 王昭君

    西汉宫女、匈奴呼韩邪单于妻。南郡秭归(今属湖北)人。名嫱,字昭君。晋代,因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或明妃。汉元帝时(前49—前33年在位)以“良家子”被选入宫。史称其“丰容靓饰”。竟宁元年(前33),匈奴

  • 算木多城

    元代地名。在今青海省互助县松多乡。《元史》载:至元十六年(1279),以算木多城为镇西府。时为世祖第七子奥鲁赤之领地,奥鲁赤受封为西平王,其子铁木而不花亦受封镇西武靖王,成为两王府驻地。

  • 盈江设治局

    行政区划名。明清为干崖宣抚司、盏达副宣抚司,属傣族土司。民国二年(1913),分设干崖、盏达弹压委员,民国五年(1916),改设行政委员,隶腾越道,民国二十一年(1932)改设盈江、莲山设治局。盈江即

  • 深末怛室韦

    唐代以前室韦5部之一。北齐时(一说隋代)室韦分为5部,是为其一。因居深末怛水而得名。学界对深末怛水比定不一,一说为今大兴安岭西之根河;或说前苏联境内结雅河东源支流谢烈姆扎河(旧作西林木迪河,今也译作昔

  • 乌拉斯泰石人像

    因发现于新疆温泉县乌拉斯泰草原,故名。现存1个,石人面向南偏东30度,高出地面96厘米。是雕刻在一块长形砂岩上的1个人像头部,大目通准、颧骨高隆,蓄有八字形胡须,雕刻精细大方。系6至9世纪突厥人遗物。

  • 大王院

    契丹王朝中央官署名。为北、南大王院的统称。契丹开国前,※遥辇氏部落联盟时期,各部置※夷离堇,《辽史·国语解》称:“夷离堇,统军事大官,会同初,改为大王。”※耶律阿保机以核心部落迭剌部夷离堇之职称帝开国

  • 崇礼侯

    见“买的里八剌”(940页)。

  • 大历国

    国号。北宋庆历元年(1041),※侬智高在傥犹州(今广西靖西县东)所建。参见“侬峒起义”(146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