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宇文氏

宇文氏

古部落名、姓氏。源出匈奴,为南单于远属,原居阴山地区,统12部。史称“其语与鲜卑颇异,人皆剪发而留其顶上,以为首饰,长过数寸则截短之。妇女被长襦及足,而无裳”。过着以游牧为主的生活。约公元1世纪时,移居辽东一带,加入鲜卑部落联盟,逐渐鲜卑化,遂称鲜卑宇文氏。“宇文”,一说“天君”之意,或谓“俟汾”之音讹,意为“草”。东汉桓帝时(146—167),鲜卑联盟首领檀石槐分鲜卑为东、中、西3部,自右北平(治今河北丰润县东南)至辽东接夫余、秽貊20余邑为东部,宇文氏世为东部大人。后鲜卑联盟瓦解,自成一部。3世纪末,疆域更为扩大,西起濡东(今河北滦河东),东至柳城(今辽宁朝阳),包括西喇木伦河及老哈河一带,初建牙帐于紫蒙川(今辽宁朝阳西北),盛时有兵数十万。建元二年(344),为前燕慕容皝所灭,部众5千余落被徙置于昌黎(治今辽宁义县)。后该部贵族有不少仕于前、后燕。北魏皇始二年(397),拓跋墡破后燕,始归附北魏。西魏年间,丞相宇文泰擅权,屡谋废立。恭帝三年底(551年初),泰子宇文觉废恭帝,代魏而建立※北周。后灭北齐,统一北方。大定元年(581),为隋所灭。其成员后逐渐与汉族等融合。

猜你喜欢

  • 北魏太宗

    见“拓跋嗣”(1358页)。

  • 打官围

    民国时期服役于国民党军队的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等族的猎民为所在部队上司(俗称“东家”或“掌柜”)打猎,故称。一般在夏季打鹿茸和犴茸的红围期行之,猎期3个月。由“东家”召集,自愿参加,因参加猎民只需带

  • 夷黎

    唐时文献中对海南岛少数民族称谓之一。见刘恂所作《岭表异录》。作者于唐昭宗朝(888—904)时曾谪居海南岛,在其著作中以此名称呼当地少数民族,即后来之黎族。

  • 阿尔津

    ?—1658清初将领。满洲正蓝旗人。姓伊尔根觉罗氏。世居穆溪。侍卫齐玛塔子。初与兄阿山屡从征,积功任参领。后金天聪四年(1630),从都统纳穆泰守滦州、永平,纳穆泰弃城走,因其力战明军未受罚。九年(1

  • 拉达克

    地名。藏语音译。位于西藏西部。居民最早是香雄人或羊同人,后来之藏人。公元九世纪吐蕃王朝赞普朗达玛之后代尼玛衮之子在该地始建地方政权,属西藏管辖。乾隆《大清一统志》及《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均明确规定属

  • 达赖巴图尔

    ①见“多尔济”(848页)。 ②见“珠尔默特那木札勒”(1788页)。

  • 明阿特部

    清代乌梁海部落分支名。一译明噶特部。初居阿尔泰。后为准噶尔部兼并,被编入其二十四鄂拓克,迁住雅尔(原苏联境内乌尔扎尔)。乾隆二十年(1755)清军征伊犁时,举部附清,被置于呼伦贝尔。继逃遁,令隶札萨克

  • 光显寺

    即“额尔德尼昭”(2535页)。

  • 捕鱼儿海之战

    明朝与北元的一次大决战。明太祖朱元璋经多年战备,欲灭北元,统一蒙古地区。洪武二十年(1387),命※冯胜(回族)等率20万兵北征金山(在今吉林双辽东北),收降北元丞相纳哈出及其部众,断北元左翼。旋于同

  • 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元代宣政院所辖地方官署名。简称“乌思藏宣慰使”。“乌思”指前藏;“藏”指后藏;“纳里速古鲁孙”意为阿里三路。相当今西藏地区。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改总制院为宣政院,以帝师领院事,管理全国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