孚远城
见“恺安城”(1724页)。
见“恺安城”(1724页)。
白族传统歌舞集会。白族称“观三南”。每年夏历四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日,以村为单位组成数十人乃至上百人的歌舞队伍。两前导手执杨柳枝和牦牛尾或花手巾,即兴而歌,其后紧随乐队,唱队,舞队,沿着洱海边的村寨载歌载
西夏文译汉文政书。原书唐吴兢撰,10卷。西夏文译者佚名。木刻本,蝴蝶装,共27面。页面22.5×14.5厘米,面8行,行间有竖格线,行15字,版口有书名和页码。存第四、第五卷的各一部分。1909年发现
?—1733清雍正年间西双版纳各族反抗思普贪官的起义首领。傣族。原任西双版纳茶山土千户。因不满官府无休止的兵差、苛索及总兵李宗膺、普洱知府佟世荫肆意搜刮,于雍正十年(1732)三月,向普洱府据理力争,
见“罗武”(1415页)。
藏语音译,意为“酪宴”,又称“奶酪节”,藏族传统节日。亦称“藏戏节”。按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的规定,每年藏历六月十五日至七月三十日为禁期,即全藏黄教大小寺庙的喇嘛禁出门,待开禁之日喇嘛才出寺下山,世
契丹时期山名。属中京道。为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北九头山,蒙古语称和尔博勒津。原为奚地,后入契丹,成为契丹皇帝游猎频幸之所。辽圣宗※耶律隆绪时,尝至是山※土河(今西辽河上游老哈河)之滨,南望云气,有楼阁状,
元代对西夏文的称呼。西夏所创记录党项族语言的文字,称蕃书、蕃字或蕃文,后世称为西夏文。元代仍流传使用。因西夏已灭亡,其故地在黄河以西,故改称此。
?—1864清末贵州回民起义军首领。俗称“三帅主”。贵州盘县人。回族。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咸丰八年(1858)十一月,与张凌翔率领大坡铺回民起义反清,占领普安厅分城亦资孔(盘县分县)、兴义(今安龙)、
战国末闽越王。秦始皇统一后,被废为君长,其地归闽中郡管辖。秦末各路诸侯叛秦,率闽越兵投奔鄱阳令吴芮,佐楚贵族项羽、项籍灭秦,但项羽、项籍“废而不立”。后附刘邦击项籍,因佐汉有功,汉高祖五年(前202)
又称飞山峒蛮。飞山峒僚、溆州蛮、武冈僚。因其地有飞山而得名。有谓因居民蹿山如飞故名。秦称※黔中蛮,汉称※武陵蛮。分布在溆州、邵州、武冈(在今湖南黔阳、怀化、城步一带)等地。唐末乾宁二年(895),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