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妻姐妹婚

妻姐妹婚

一个男子娶某家长女为妻后,有权再娶其达到婚龄之妹妹们为妻的一种婚俗。此种婚俗系群婚与对偶婚残余,与氏族社会一定集团之间缔结的婚姻协议有关,并残存于阶级社会中。大致有两种基本类型:其一为妻亡,鳏夫有权续娶亡妻的姐妹,即“续娶妻姐妹婚”。《左传》:卫庄公娶陈女厉妫,生孝伯早死,娶其娣戴伪生桓公。近代维吾尔、土家、景颇、鄂温克、鄂伦春、珞巴等族,亦如此。不少学者认为,此种形式为“妻姐妹婚”之典型。其二为一男子同时或先后娶几姐妹为妻。实为一夫多妻制之一种形式。古文献记载颇多,《史记》:尧“以二女妻舜”。春秋时贵族盛行姻娣婚。《公羊传》:“媵者何?诸侯娶一国,则二国往媵之,以侄娣从”。指姐姐出嫁时,须随嫁一妹和一侄女,或数妹同时随嫁。《左传》载,穆伯娶莒国的戴己和声己两姐妹,声己即为随姐出嫁之娣。春秋以后,中原很少再行此俗,而少数民族地区尚继续流行。《晋书》称刘聪以太保刘殷二女为贵嫔,又以刘殷孙女4人为贵人。《魏书》记载太武帝拓跋焘娶赫连屈丐三姐妹;孝文帝先后纳冯熙3个女儿为后妃。明代建州女真有“婚嫁娶其姐,则妹以下皆随为妾”的风俗。近代西藏的僜人、赫哲、黎和独龙等族,仍保留这种婚姻形式。门巴族则多由男子入赘女家,与几姐妹先后成婚。个别学者将此类称做“夫姐妹婚”。妻姐妹婚残存原因:一曰,为保持夫妻双方两个家族之间的姻盟关系和利益;一曰,为便于照顾亡姐之遗孤。亦有学者认为,当与买卖婚或宗教因素有关。

猜你喜欢

  • 耿马宣抚司

    云南土司名。明万历十三年(1585)置。治所为今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辖境除耿马县外还包括今双江县、澜沧县部分地区。原为孟定府辖地。万历十一年(1583)孟定土官罕虔叛,后明军讨平之,于万历十三年分其地

  • 木鹿城

    西域古城名。见《后汉书·西域传》。《元史·太祖本纪》作马鲁;《西北地附录》作麻里兀。《圣武亲征录》作马卢。刘郁《常德西使记》作马兰。遗址在今土库曼斯坦共和国马雷东梅而甫。东汉时位于安息国东界,号小安息

  • 马德涵

    1873—1958爱国民主人士。一名德咸,字向治。陕西省西安市人。回族。光绪三十年(1904),入成都陆军军官学堂学习。三十二年(1906)加入同盟会。曾参加四川保路同志会运动。1912年在兰州等地从

  • 耶律羽之

    辽代前期大臣。字寅底哂,小字兀里。契丹族。夷离堇※耶律偶思子,为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族弟。史载其性豪爽,聪慧嗜学,能通诸部语言。太祖经营之初,多预军谋。天显元年(926),契丹亡渤海,改东丹国,受任东丹

  • 贺娄子干

    534—593北周、隋朝将领。字万寿。鲜卑贺娄氏(即楼氏)。本代郡人,随元氏南迁,世居关右。魏太子太傅贺娄道成孙,右卫大将军贺娄景贤子。少以骁武知名。仕周,累迁少司水,封思安县子。北周大象(579—5

  • 打牙

    佤语音译。解放前云南西盟佤族地区交换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人。不是固定职业,任何人都可以从中撮合,一般是由能说会道,多少了解一点市集行情者充任。主要为买卖双方议价,或代为计量,或从中撮合促成买卖与交换。

  • 完颜石土门

    金建国前耶懒路完颜部部长。耶懒路(今俄罗斯滨海边区塔乌黑河流域)人。又作神徒门、神土懑。女真族。完颜氏。金始祖※函普弟保活里五世孙,直离海子。曾服侍世祖劾里钵于病榻,相约不忘。勇敢善战,临事果断。世祖

  • 统军川

    河名。一名通军水。即今山西洪洞县南汾水东岸支流。北周建德五年(576),武帝宇文邕东伐北齐,围晋州。郑国公、金州总管达奚震率步骑1万守于此。继而攻克义宁、乌苏二镇,破并州。

  • 协敖

    藏语音译,意为“知事僧”。梵文作“维纳”。藏传佛教寺院僧职名,管理僧团的执事僧。如“措钦协敖”(即“措钦格贵”),系“(寺院)大会执事僧”,亦即俗称之“铁棒喇嘛”。在旧时藏军中又系军官名,如“玛米协敖

  • 黑齿

    古族名。亦称漆齿。以俗喜嚼食槟榔久而齿黑,故名。战国时,爱国诗人屈原在其《楚词·招魂》中已与雕题并称,指其时为楚国以南百越族群中之一部分。《战国策·起策》亦指其为吴、越之民。唐·樊绰《蛮书》更确指其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