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好来宝

好来宝

蒙古民间古老说唱艺术形式之一。又作好力宝。蒙古语译音,意为“联韵”。是一种音律和谐、节奏明快的口头文学。最鲜明的形式特征是押头韵(各行诗头一个音节谐韵),有四行一韵,二行一韵,隔行对韵,或交叉换韵等。是从祝赞词发展而来,最初流行于内蒙古东部地区。顺口合调,风趣幽然,通俗易懂,最容易为群众所掌握和记忆,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篇幅可长可短,短者仅几句,长者可说唱数日不休,根据不同的唱词,采用不同的乐曲。演唱形式有单人(或称单口)好来宝(即“札达盖”好来宝,或称“当海”好来宝)一人说唱,采用叙事、叙人、祝赞、讽喻等手法,以马头琴伴奏;对口(又称双人)好来宝(即“比图”好来宝,或称迷语好来宝),通过一问一答或对口演唱,来比赛智慧和知识,类似汉族的《小放牛》。问答范围广泛,从天文地理、自然万物,到民间故事、历史传说;辩说好来宝,又称论战式好来宝(蒙古语称“达日拉查嘎”好来宝),为对口好来宝之一种,以轮流说唱,论战赛智慧,说起来尖锐、激烈、互不相让,直至把对方辩得理屈词穷为止。这种形式既能起到娱乐作用,又能丰富知识。解放后,有了新的发展,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多采,曲调有所增加,有多人演唱和乐队伴奏。

猜你喜欢

  • 大布苏造碱业

    内蒙古早期的造碱业。由长春天惠造碱实业公司联合内蒙古郭尔罗斯前旗札萨克齐默特色木丕勒合股创办。公司设于郭尔罗斯前旗的大布苏泡附近。1909年聘清化学专家,雇佣一千余工人,将天然碱土用土法熬制成灰碱,装

  • 讨赛篱

    又记作讨赛咿。契丹语,意“五月”,契丹族对端五节的称谓。俗于五月五日午时,采艾叶和绵做衣,并奉首领,君臣宴乐,食渤海膳艾糕,饮大黄酒。又以五彩丝绕成索缠背,称作“合欢结”;妇人以彩丝编

  • 回回炮

    又称“西域炮”。元代用以攻城的一种抛石机。至元九年(1272)回回人阿老瓦丁和亦思马因创制并由回回军士执掌和教习,故名。其法是在机梢头,安放大石,后座只用少数人操纵机关,猛压梢头,巨石随竿抛掷空中,坠

  • 五体清文鉴

    即“清文鉴”(2106页)。

  • 北魏长城遗址

    北魏泰常八年(423)沿阴山北境地区修筑,东西走向,其要冲地带,设置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怀荒6个军事重镇。此长城东起赤城(即今沽源县),入内蒙古太仆寺旗东边的骆驼山,依山据险,向西伸展,经小

  • 福寿

    ①(?—1356)元朝大臣。唐兀人。幼喜读书,善应对。年长入备环卫。顺帝时历任饶州路达鲁花赤(镇守官)、工部侍郎、监察御史、同知枢密院事等职。至正十一年(1351),遣官调兵镇压颍州红巾军起义而后报知

  • 失罗勒合

    历史上蒙古族、鄂温克族等狩猎习俗。蒙古语音译,出自《蒙古秘史》,源于突厥语,意为从战利品或猎获物中取得一份东西。凡猎手猎获野兽时,当他还未驮在马鞍上用皮带绑好之前,赶到现场的任何人都可以取该猎获物的一

  • 青海蒙古半日学堂

    学校名。清宣统二年(1910)创办。校址设于西宁马坊街三圣庙。仅接受蒙古王公子弟入学,不收牧民及其它各族学生。招生名额按旗摊派。经费由西宁办事大臣从丹噶尔厅盐税中拨给。草创之初,有教习1人,学生10余

  • 嘎丁寺

    藏传佛教寺院。亦称尕旦寺,藏语称“孜苏莽嘎丁图登乃勒楞”,意为“孜苏莽之具喜佛教定胜洲”。在青海囊谦县。明嘉靖十四年(1535)建,奉宁玛派,原名“彭措热顶楞”,意为“圆满永固洲”。清顺治九年(165

  • 温傅

    见“阿史那德温傅”(124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