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女真文

女真文

我国历史上女真人的文字。是金太祖阿骨打命完颜希尹和叶鲁以汉字楷书为基础、参照契丹文的创制方法制成的。天辅三年(1119)颁行。之后,金熙宗完颜亶又制一种女真字,天眷元年(1138)颁行,皇统五年(1145)后两种文字并用。为了区别,称前者为“女真大字”,称后者为“女真小字”。但这两种字本身的区别,史书上并没有记载。金代女真文文献早巳失传。保存到现在的女真文文献,主要是用一种与汉字相似的单个字写成的。但也发现有把两个字并写在一起或是把两个字上下叠写在一起的女真文。这种并写或叠写的女真字类似契丹小字,因此学术界有人认为这就是女真小字。女真字采用汉字笔划,字体为方块形。早期的女真文有直接采用汉字、契丹字字形的,但多数是在汉字、契丹字的字形上加笔、减笔、变形或参考原音、原义的方法制成的。一般认为女真文的文字是表意字,后来为了适应女真语的语言特点,创制了词干字和词缀字,最后发展为拼音文字,也就是金熙宗完颜亶所制的女真小字。金世宗完颜雍以后,废除了并写、叠写,统一使用单写。女真文上下直书,移行从右向左,常以间隔断句或加“V”号表示段落。女真文创制后,主要用于官方文件,12世纪后期才以女真文翻译汉文经书。1234年金朝灭亡以后,女真文仍在中国东北地区的女真各部中通行。直到15世纪中叶逐渐废弃。流传下来的女真文文献主要有明永乐五年(1407)四夷馆编辑的《女真译语》,其中有“杂字”和“来文”两部分。“杂字”是词汇的辑录,包括女真字、汉义及汉字注音。“来文”以移录当时东北各卫、所女真官吏向明朝进贡的表文。在石刻方面,已发现10处碑碣、摩崖。其中以金大定二十五年(1185)的“大金得胜陀颂碑”和明永乐十一年(1413)的“奴儿干永宁寺碑”最为著名。20世纪50年代以后,发现不少墨迹资料,其中有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些题壁、墨书题字、墨画题字等,以及陕西省西安碑林石台孝经中发现的《女真字文书》残页。这都是女真文的手迹,后者则是目前发现的唯一的女真文抄本。清代中叶以后,女真文才为学者注意,19世纪末20世纪初逐渐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

猜你喜欢

  • 泡菜

    朝鲜族传统食品。流行于延边等地区。以白菜为主要原料。朝鲜李朝洪锡谟《东国岁时记》载有“菘菹”,即腌白菜。制法:先选出包心较好的白菜,剥去外层菜帮,洗净放进盐水缸内渍泡一两日,待白菜蔫后,取出再用水洗净

  • 乌延蒲离黑

    ?—1179金官员。亦作蒲里黑。速频路(治今俄罗斯乌苏里斯克,即双城子南)哲特猛安人,改属合懒路。女真族。乌延氏。银青光禄大夫思列孙,猛安国也子。从阿骨打伐辽,勇闻军中。天眷三年(1140),袭猛安,

  • 黄南

    地名。即今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位于黄河以南,故名。东接夏河县、碌曲县、南邻玛曲县、玛沁县,西连海南同德、贵南、贵德等县,北界化隆县与循化县。古烧当羌地。西晋永嘉(307—313)初年,吐谷浑入据。唐

  • 扶绥那淋屯新石器晚期文化遗址

    壮族地区原始文化遗迹。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扶绥县中东乡所在地西约1.7公里的那淋屯台坡顶上。1962—1965年发现,1973年发掘。出土43件石铲,大部分通体磨光,切削面平整光滑。文化层的上部,有零星

  • 沧源崖画

    佤语称“让电姆”。云南沧源曼坎、丁莱等地发现的崖壁绘画群。迄今共发现有10个崖壁点,主要散布在拱弄山、班考大山和糯良山之间,绘于山脉的天然石灰崖切面,内容非常丰富,大多为人物和动物图象,人物中有各种头

  • 神偶袋

    赫哲族旧时装诸动物神用的皮口袋。流行于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赫哲族地区。过去赫哲人相信万物有神,各种动物也皆有神主司,马有马神,虎有虎神,还有龟神、鳖神、虾蟆神、刺猬神等。为了不触犯和求得诸动物神保佑,以

  • 诰命大常衮

    见“常衮”(2042页)。

  • 辽沈之战

    努尔哈赤夺取明沈阳、辽阳的战争。后金天命六年(1621)三月初十,努尔哈赤统大军直取沈阳,明守城总兵官贺世贤中努尔哈赤诱敌出城决战之计,统领亲兵千员出城迎战,全军覆没,贺世贤战死。后金军乘机夺取东门,

  • 海西兀者讨温千户所

    见“兀者托温千户所”(112页)。

  • 眩人

    汉代对幻术家(魔术师)的称谓。又作善眩人、幻人。吐火、吞刀、自缚自解、屠人、截马之术无一不能。多流行于西域条支、犁轩等地。汉武帝元封年间(公元前110—前105),安息曾“以大鸟卵及犁轩善眩人献于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