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部名。清代青海地区准噶尔人专称。首领为僧格异母兄卓特巴巴图尔和卓哩克图和硕齐之裔。康熙十年(1671),自准噶尔地区移住。初附和硕特部游牧。后因罗卜藏丹津反清,自为一部,置2旗,各设札萨克。有贝勒
明朝建立后对先朝元的称呼。初见于洪武(1368—1398)初年明朝君臣的言论,并记入《明太祖实录》中。明人的记载及《明史》等均沿用此称。见“北元”(525页)。
?—318十六国时期汉国(前赵)大臣。族属匈奴(?)初从新兴(治今山西忻县)匈奴人刘渊举兵,建汉国,历封右於陆王、前将军。以征讨大都督、大将军职领兵攻晋并州刺史刘琨于版桥,兵败。汉河瑞元年(309),
卫拉特蒙古别名。又译卡尔玛克、卡耳梅克、喀耳木克等。其含意众说纷纭,一说词根是蒙古语palim,原意指遗留在皮子上的脂肪或脂肪炼油后剩下之油渣,引申为遗留下来的人们。在中亚突厥语族历史文献及俄文档案等
?—692唐朝突厥族将领。兴昔亡可汗※阿史那弥射之子。初任左豹韬卫翊府中郎将。垂拱元年(685),升左王钤卫将军兼昆陵都护,袭兴昔亡可汗,辖五咄陆部,后又拜镇国大将军、行左威卫大将军。如意元年(692
古塔。位于云南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县城西南康平区景董乡曼贺井傣族村寨东北。塔呈正方形,分4层。第一层为方形,第二层如倒覆铜钟,第三层为棱形方台,第四层似方形花瓶。塔尖已毁。为当地及老挝边境小乘佛教信徒
见“夺木奢”(720页)。
契丹人对临时搭连的桥梁的称呼。即浮桥。以船、筏排列连接而成,随用随设。《辽史·圣宗纪》载:统和三年(985)“驻跸土河,以暴涨,命造船桥,明日乘步辇出听政。”
见“儋耳国”(2516页)。
唐羁縻州名。故址在今陕西延安北延水旁。唐仪凤(676—679)中,附唐之吐谷浑部落自凉州徙此,因以置州,隶延州节度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