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蛮
南北朝时天门郡少数民族的总称。以郡名为族称。古代称※荆蛮,汉代称※武陵蛮。传说为※廪君或※槃瓠之后裔。分布在今湖南石门地区。其地多深山险阻,人迹罕至。南朝宋元嘉(424—452)年间,以天门郡溇中令宗矫之(或作宋矫之)索徭赋过重,蛮不堪命,于十八年(441),在首领田向求等率领下举兵反。攻破溇中(今湖南慈利)。后被荆州刺史衡阳王刘义季遣将讨平之。免去宗矫之官职。大明中(457—464),复与建平、巴东、宜都诸蛮反。其郡民户多流散,百不存一。诸蛮后裔或融于汉族或融于土家、苗等民族。
南北朝时天门郡少数民族的总称。以郡名为族称。古代称※荆蛮,汉代称※武陵蛮。传说为※廪君或※槃瓠之后裔。分布在今湖南石门地区。其地多深山险阻,人迹罕至。南朝宋元嘉(424—452)年间,以天门郡溇中令宗矫之(或作宋矫之)索徭赋过重,蛮不堪命,于十八年(441),在首领田向求等率领下举兵反。攻破溇中(今湖南慈利)。后被荆州刺史衡阳王刘义季遣将讨平之。免去宗矫之官职。大明中(457—464),复与建平、巴东、宜都诸蛮反。其郡民户多流散,百不存一。诸蛮后裔或融于汉族或融于土家、苗等民族。
女真语音译,《金史·国语解》谓“明星”之意。金代女真族人有以此命名者,如徒单兀典、※抹撚兀典等。
古地名。中国历史上首都或陪都的建号。所在因朝代或时间不同有异。自东汉都洛阳(今河南洛阳市)后,因西汉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市),遂以方位称洛阳为东京,北周、隋、唐因之。唐宝应元年(762)置五京(五都)后
即“国内城”(1430页)。
1608—?清初诗人。字万长。江苏溧阳县人。回族。清顺治八年(1651),被选为贡生,入北京国子监就读。后因耳疾,回归故里。在溧阳南山设馆教书,间或吟诗作文。其诗多抨击时弊,词意俱新。与弟世俊同以诗文
见“昆都力庄兔台吉”(1410页)。
古族名。又称施蛮、施州溪蛮。泛指施州地区少数民族。属溪峒蛮,唐称彭水蛮、汉属武陵蛮。分布地区包括湖北省恩施、宣恩、利川、建始、五峰等地。宋咸平年间(998—1003),朝廷以盐给之,且许以粟转易,首领
吐蕃统一前小邦首领。藏语意为“洛昂牧马人”。初居今后藏娘曲河一带。后臣服于传说的第八代赞普止贡赞普,成为属民。后借比武之机,杀死赞普,在娘曲河流域的娘若香波堡称王,止贡赞普3子外逃,遂将止贡妃掠为己有
见“伯蓝也怯赤”(1093页)。
古水名。又作牂牁江。流经云南、贵州、广西、广东四省,包括南北盘江、红水河、黔江、浔江和西江、番禺江,长约2000余里。古※夜郎国在此流域之上游。明清以来,考释此江方位而以其相当于今之某水者有都江或沅水
古代若干蒙古部落贵族首领的世袭称号。亦作太司、泰实。仿自契丹袭汉制所立“太师”官名。《辽史·百官志》:南北院大王下均设有“太师”,北面部族官、北院属国官亦均有“太师”。位尊职显。蒙古贵族慕之,用以自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