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巴部落
藏族部落名。分布色林错湖以东,班戈错湖以南,巴木错湖以西狭长地带,即在今多巴区之色巴、雪如等乡境内。隶属班禅大师,由两名四品机恰布(即总管)管理,九世班禅却吉尼玛逃内地后,被收归噶厦政府。1952年复归班禅堪布会议厅。历史上曾被称为“朵贝千户地区”,是黑河“四大独立部落”之一。相传由南部迁来,在朗如部落境内放牧,每年交付朗如部落草钱。下辖色巴、俄日、学日学、徐如四个措哇(部落),故又称“多夏尔四部”。境内有宁玛派之塞姆寺和噶举派之俄拉寺。
藏族部落名。分布色林错湖以东,班戈错湖以南,巴木错湖以西狭长地带,即在今多巴区之色巴、雪如等乡境内。隶属班禅大师,由两名四品机恰布(即总管)管理,九世班禅却吉尼玛逃内地后,被收归噶厦政府。1952年复归班禅堪布会议厅。历史上曾被称为“朵贝千户地区”,是黑河“四大独立部落”之一。相传由南部迁来,在朗如部落境内放牧,每年交付朗如部落草钱。下辖色巴、俄日、学日学、徐如四个措哇(部落),故又称“多夏尔四部”。境内有宁玛派之塞姆寺和噶举派之俄拉寺。
1790—1828清代新疆伊斯兰教白山派和卓。一译札罕格尔。又称张格尔和卓、张格尔条勒。维吾尔族。喀什噶尔(今喀什)人。大和卓木※布拉呢敦孙,萨木萨克次子。自幼居浩罕。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纠众
北魏初期官名。天兴元年(398)八月,制定京邑,东至代郡,西及善无,南极阴馆,北尽参合,为畿内之田,其外四方四维各置一帅以监之,统称“八部帅”(《资治通鉴》作“八部师”)为武秩。由宗室八姓子孙担任。诸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当翁金河源,东至察罕库图勒,接本部右翼左末旗;西至额鲁克台,接赛音诺颜旗界;南至阿哈尔山,接军台及土谢图汗部左翼后旗;北至鄂波尔呼吉尔图,接赛音诺颜旗界。有佐领4。会盟于齐齐尔里
简称“内人党”。又称“内蒙古国民革命党”““内蒙古国民党”、“内蒙古民族党”、“内蒙古平民革命党”等。第一次,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内蒙古各阶层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带有政党性质的统一战线
见“毕拉尔路” (757页)。
契丹王朝时期所建佛塔。位于今山西灵丘西北15公里觉山寺中。建于辽道宗大安五年(1089)。现寺内建筑为清代所构,唯是塔为契丹时代遗物。至今保存完好。为八角十三级密檐式砖塔。辽塔典型式样。塔下有方形及八
一说为五代时大义宁国杨诏(杨明、大杨明)年号,931—?年。
见“始毕可汗”(1550页)。
古族名。元明对今布朗、德昂族先民的称谓。唐南诏时期称朴子蛮。主要居于云南澜沧江以西,即南诏时期的永昌(保山地区)、寻传(云龙以西至伊洛瓦底江上游一带)、银生(景东以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一带)等处的大部
325—375十六国时期前秦大臣。字景略。北海郡(治今山东寿光南)人,居魏郡(治今河北临漳西南)。少家贫,以卖畚为生。博学好兵书,怀佐世之志,隐于华阴山,敛翼待时。前秦皇始四年(354),闻东晋桓温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