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巴部落
藏族部落名。分布色林错湖以东,班戈错湖以南,巴木错湖以西狭长地带,即在今多巴区之色巴、雪如等乡境内。隶属班禅大师,由两名四品机恰布(即总管)管理,九世班禅却吉尼玛逃内地后,被收归噶厦政府。1952年复归班禅堪布会议厅。历史上曾被称为“朵贝千户地区”,是黑河“四大独立部落”之一。相传由南部迁来,在朗如部落境内放牧,每年交付朗如部落草钱。下辖色巴、俄日、学日学、徐如四个措哇(部落),故又称“多夏尔四部”。境内有宁玛派之塞姆寺和噶举派之俄拉寺。
藏族部落名。分布色林错湖以东,班戈错湖以南,巴木错湖以西狭长地带,即在今多巴区之色巴、雪如等乡境内。隶属班禅大师,由两名四品机恰布(即总管)管理,九世班禅却吉尼玛逃内地后,被收归噶厦政府。1952年复归班禅堪布会议厅。历史上曾被称为“朵贝千户地区”,是黑河“四大独立部落”之一。相传由南部迁来,在朗如部落境内放牧,每年交付朗如部落草钱。下辖色巴、俄日、学日学、徐如四个措哇(部落),故又称“多夏尔四部”。境内有宁玛派之塞姆寺和噶举派之俄拉寺。
地名。藏语音译,意为“长沟”。亦称章阿布林、昂木仁、昂仁孜、傲不仁、傲布林等。位于西藏自治区西南,雅鲁藏布江与多雄藏布之间,属日喀则地区。原西藏地方政府在此设昂仁宗。1960年与桑桑和梅康沙两谿合并,
藏传佛教教派之一。源自帕竹噶举派,为其分支之一。帕木竹巴弟子之一林热巴·白玛多吉开创,历经数传,至藏巴嘉热·意希多吉(1161—1211)时,将此派发展成为主巴噶举派。后该派门徒又分别创立上主巴噶举和
唐贞观十二年(638),吐蕃松赞干布以太宗李世民将弘化公主许配吐谷浑王诺曷钵,而谢绝己之请婚,乃吐谷浑从中离间所致,遂发兵进击吐谷浑,占据青海以南地区,尽取其资畜,迫吐谷浑遁走青海之北。不久,吐蕃撤兵
1272—1302元朝大臣。蒙古札剌儿氏。中书右丞相※安童子。世祖(1260—1294年在位)时,袭任宿卫长。至元三十一年(1294),成宗即位,任大司徒,领太常寺事。摄太尉。率百官为忽必烈请谥于南郊
见“耶律合柱”(1310页)。
又作“乌哲定变”。契丹建国初期所平息的一起王位争夺事件。屋质(清代译“乌哲”),即耶律屋质,辽太宗时重臣,累官惕隐,掌皇族政教,尤得淳钦皇太后器重。大同元年(947)四月,辽太宗耶律德光伐晋还军,卒于
山名。位于内蒙古克什克腾旗东北部。蒙古语音译,意为“鞍桥山”。古名蹛林,匈奴于秋季马肥时,常大会于蹛林。辽太祖阿保机曾在蹛林拜日。传说成吉思汗及其将帅曾登山进行祭祀,把棒槌石作为拴马桩。元末翁吉剌部居
清代爱国将领。纳西族。云南丽江人。咸同年间,曾随杨玉科镇压杜文秀起义军,赏“铿僧额巴鲁图”名号,补授东川营参将,简放总兵。光绪十一年(1885)率部随广东陆路提督杨玉科出兵南关,奋力争先抗击法国侵略军
北齐、北周、隋官员。避唐讳,史籍又作源师。字践言,河南洛阳人。先世为河西鲜卑秃发氏,西平乐都人,太武帝时归北魏,赐姓源氏。北齐秦州刺史※源彪之子。初仕齐,为司空府参军事,迁尚书左外兵郎中,又摄祠部。武
回回番客在中国安家落户后所生子女的称谓。蕃衍五世者亦称“五世番客”。参见“回回番客”(78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