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喇海台吉
明代蒙古贵族。汉文史籍作那竹台吉。孛儿只斤氏。※达延汗孙,※巴尔斯博罗特济农第七子。幼亡,无领地,无嗣。
明代蒙古贵族。汉文史籍作那竹台吉。孛儿只斤氏。※达延汗孙,※巴尔斯博罗特济农第七子。幼亡,无领地,无嗣。
藏族部落名。在四川省阿坝县境内。为称霸川西北之大部。由墨颡土官统治,故又称“墨颡部落”。百年前,中阿坝分属80个土官统治,墨颡土官仅辖有铁穹、脚摩、费俄、诺若、空格礼、德尔马龙等寨。后势渐强,先后兼并
十六国时期陇西鲜卑之一支。以鲜卑大人密贵领部而得名。东晋太元十二年(387),与裕苟、提伦二部于六泉(在襄武县东北,今甘肃陇西东北,一说在高平,今宁夏固原),遭西秦苑川王乞伏国仁率3万骑袭击,继之,高
元代驿站名。大都(今北京)至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驿路上的一个重要驿站。“察罕脑儿”,蒙古语,意为“白海子”,在今沽源县北数里处。南接牛群头驿,北接李陵台驿。元代皇帝在此设有行宫,称“亨嘉
清代外札萨克旗之一。俗称宗贝子旗。雍正三年(1725)置。和硕特台吉瑚鲁木什曾孙固山贝子车凌敦多布族裔。以丹巴为札萨克,掌旗务。下分设佐领6。归西宁办事大臣管辖。四十七年(1782),赐世袭。牧地在青
高车六种之一,北魏宗族十姓之一。《魏书·官氏志》、《隋书·铁勒传》作纥骨氏,为同音异译。一说原居于伊吾(今甘肃安西县北)以西、焉耆(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西南)以北一带。早在东汉时就投归拓跋鲜卑。据《魏
即载淳(1844页)。
藏语音译,意为“地皮税”或“地方差”。又称“渝差”。旧时西藏江孜地区堆穷(小户)向差巴(支差的人)交纳的差税。差巴领种的差地,所有权属西藏地方政府,需支差。堆穷住在这片土地上,即不支差,又喝此地水、拾
书名。为记录回回医药方剂的著作。著者不详。成书于元末。原书36卷,大部分已佚,明初有刻本,今存明抄本。有人认为该书内容有以阿拉伯医学与中国医学相结合之处,以为元代回回医学家的遗著,一说是一部阿拉伯文的
?—1847清道光年间苗民起义首领。湖南乾州(今吉首)大河寨人。苗族。家贫,少年习武。因不堪地主、官吏剥削,用苗族民间“合款”的组织形式,发动群众抗粮抗租。道光二十四年(1844),向官府提出减免屯租
党项部族名。地在银州(今陕西米脂县西北),首领乜埋己,附属于党项拓跋部李继迁。宋雍熙二年(985)五月,与该地之保杏族在开光谷西杏子坪同被宋军击败,乜埋己与部众800余人被杀,俘300余人,获牛、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