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土族语

土族语

学术界又称“蒙古尔语”。我国土族使用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分布在青海省的东部和甘肃省的西部地区,而以青海省的互助土族自治县和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一带最为集中。使用人数约10万,分互助方言和民和方言。方言差别主要表现在语音和词汇上。在互助方言元音有长短的不同,但在民和方言没有这种对立,前者的长短元音在后者都是同一个短元音。民和方言有小舌送气清塞音[q’],这是一个古音,互助方言以舌根清擦音[x]与之对应。在互助方言处于音节末的r和l,在民和方言一律读作x,并使前面元音卷舌化。互助方言藏语借词较多,而民和方言汉语借词较多。两个方言在语法上的差异,仅仅表现在少数附加成分的形式和意义上。元音系统比较单纯,只有7个单元音,圆唇元音没有前后或阴阳的对立。有较多的复元音,多为后响的二合元音。元音和谐只涉及部分元音,而且限于词根范围。以h、f、x等形式保留着古代词首辅音h。多音节词的重音落在词的末一个音节上。正是由于这一特殊规律的作用,较完整地保留着词末音节元音,大量地丢失了词的第一音节元音,其中更多是词首元音,进而在词首造就了一系列的复辅音。这一语音演变规律的形成和发展,与同一语族其它一些语言如蒙古语完全相反。土族语在词汇方面的特点是,其词汇总量的大部分仍然是固有词,即蒙古语族同源词,但又吸收了大量的汉语借词和藏语借词以及部分突厥语借词,而现代新词术语几乎一律借自汉语。土族语的各种语法附加成分,除个别外只有一种语音形式。有特殊的复数附加成分-ηgula。静词和形动词以及个别副动词形式作谓语时必须有判断语气助词的帮助,这种由分析形式表示的谓语同时具有主观陈述和客观陈述两种对立语气形式。

猜你喜欢

  • 上驷院

    清代官署名。初名御马监。顺治十八年(1661),改名为阿敦衙门。“阿敦”满语意为“牧群”、“马群”,即管理牲畜、训育御马的机构。专为皇帝、后妃、皇子巡幸出游、围场射猎提供马匹。康熙十六年(1677),

  • 夜郎县

    古县名。①东汉置,治所在今贵州省关岭境内,为布依、苗等民族之聚居地区。西晋至南朝曾为※夜郎郡治所。南朝梁大宝元年(550)后废。②唐武德四年(621),分宁夷(今贵州德江西南)置,治所在今贵州石阡县西

  • 榆鲁?

    契丹语,为一地方单位※石烈(相当于“县”,或“乡”)的名称。契丹开国初,创※宫卫制(斡鲁朵),终辽之世,共置十二宫一府,诸宫卫与其它部族下置石烈。榆鲁��为天祚皇帝※永昌宫

  • 定边战役

    明军征讨麓川思氏土司的战役之一。洪武十七年(1384),麓川(治今云南瑞丽)傣族首领思伦法遣人入朝贡方物,并献元朝所授宣慰使司印,以示诚服,受封为麓川平缅宣慰使司宣慰使,兼领元之麓川、平缅两路之地,势

  • 完颜彀英

    1106—1179金大将。本名挞懒。女真族。完颜氏。蜀王※完颜银术可子。年16,从军伐辽,常为先锋,授世袭谋克。太宗天会四年(1126),随父围太原。后拔太原,下河东诸州,攻汴京(今开封),皆有功。从

  • 卡宛

    又称“帕耗”。傣语音译,意为“寺奴”。解放前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地区对佛寺内奴隶的称呼。其来源有因欠佛寺钱粮无力偿还而卖身,也有因犯了宗教法规被罚为奴,还有一部分是生活无靠投奔寺院而沦为奴隶。在佛寺内不仅

  • 布颜代

    1585—1645清初将领。科尔沁兀鲁特部人。蒙古族,博尔济吉特氏。初为兀鲁特部首领,天命七年(1622),率众自西拉塔喇归附后金。尚公主为额驸,授二等参将,隶满洲镶红旗。十一年(1626),率蒙古兵

  • 榜式

    即“榜什”(2420页)。

  • 彰德皇后

    见“萧温”(1991页)。

  • 那贝

    见“赫哲族”(24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