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圈地

圈地

清初满族统治者为安排八旗官兵而采取的一项措施。清政府对北京周围500里内广大汉族官民的田地,先后经过3次大规模的圈占:第一次是顺治元年(1644)十二月,令户部圈占近京州县无主荒地及明朝皇亲、驸马、公、侯、伯、太监的田地,“分给东来诸王兵丁人等”。第二次是顺治四年(1647)正月,下令将近州县“无论有主无主土地”,悉行圈占,拨换原圈的薄地。第三次是康熙五年(1666),下令圈占近京州县民田,拨换原先分给各旗的“沙压、水淹不堪耕种之地”。此外,小范围的圈地也不时进行。同时,各地驻防八旗亦相继圈占田地。直到康熙二十四年(1685)四月,由于广大汉族人民的反对,满族统治者才下令“嗣后永不许圈”。据史籍记载,清初共圈占田地16万余顷,其中皇庄13000余顷,王庄13000余顷,八旗官员庄田和兵丁份地14万余顷。

猜你喜欢

  • 颇超氏

    唐代党项羌部落名。依姓氏命名,属党项8部之一。今人考证其原居地在今青海果洛以南至四川阿坝之色达县境。

  • 上都驿

    元代蒙古地区重要驿站之一。设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原名开平,中统元年(1260),世祖忽必烈在此称汗,四年(1263),改名上都,有元一代,为诸帝夏季驻地,每岁巡幸至此。与大都(今北京)并称“两

  • 乌玛

    景颇语音译,意为“幼子种”。旧时云南德宏景颇族山官制社会中对规定由幼子继承山官的称谓。过去景颇族地区普遍实行幼子继承制,故幼子在家中的地位通常比诸子高,在山官家中,长子、次子长大后大多离家开拓新辖区,

  • 那力不赖台吉

    见“阿尔博罗特”(1235页)。

  • 班觉嘉措

    明代藏传佛教(喇嘛教)高僧。藏族。任甘丹寺甘丹赤巴,为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之管家。明万历十六年(1588),三世达赖圆寂。二十年(1592),受三大寺委派,赴内蒙古归化(今呼和浩特)寻觅三世达赖转世灵

  • 大觉寺

    见“清水院”(2107页)。

  • 国朝耆献类征初编

    书名。亦名《国朝耆献类征》,或称《耆献类征》。清李桓(1827—1891,湖南湘阴人)辑。720卷,附《国朝贤媛类征初编》12卷。光绪九年(1883)成书。辑天命元年(1616)至道光三十年(1850

  • 东海郡侯

    见“完颜永济”(1151页)。

  • 河瑞

    汉(匈奴)刘渊年号。309—310年,凡二年。

  • 泸水起义

    清乾隆年间云南傈僳族农民抗清斗争。乾隆十一年(1746),由于不堪忍受清朝官吏和防汛官兵的“恣意凌虐”以及云龙土知州段氏的压榨苛派,云南永昌府腾越厅(今腾冲县)秤戛、排把等寨傈僳族农民在弄更扒、密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