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城遗址
苗疆古迹。位于湖南保靖县龙溪的要坝。北面靠山,南临酉水,东西长1公里,南北宽半公里。1975年试掘,遗物出土有陶器:泥质绳纹灰陶缸、砖、瓦等,有战国铜戈、山字铜镜等铜器。城遗址高出酉水河面约50公尺。建城年代不详。1979年列为州级重点文物。
苗疆古迹。位于湖南保靖县龙溪的要坝。北面靠山,南临酉水,东西长1公里,南北宽半公里。1975年试掘,遗物出土有陶器:泥质绳纹灰陶缸、砖、瓦等,有战国铜戈、山字铜镜等铜器。城遗址高出酉水河面约50公尺。建城年代不详。1979年列为州级重点文物。
书名。元陆文圭(1252—1336)撰。20卷。文圭字子方,江阴(今属江苏)人。幼年颖悟,博通经史及天文地理律象医药算数之学。宋咸淳(1265—1274)初,以春秋中乡选;元延祐(1314—1320)
壮语音译,意为“山里的首领”。壮族民间史诗与传说故事。长短不一,一般为11章。流传于广西红水河流域的巴马、东兰、凤山、天峨、南丹、河池、都安、马山和右江流域的百色、田阳、田东、平果等地。描述远古时代的
参见“抛绣球”(1058页)。
见“穿甲处”(1760页)。
清朝第一次派往土尔扈特蒙古的使团。康熙五十一年(1712),清朝政府为联络土尔扈特部共同反对准噶尔部策妄阿拉布坦,派遣内阁侍读学士殷扎纳、图理琛、理藩院郎中纳颜、新满洲噶扎尔图、米邱等30人前往额济勒
满语音译。“巴牙喇”意为“护军”;“壮大”亦作“壮达”等,意为“十人首领”。清初巴牙喇营所设什长。后金天命(1616—1626)初,每10名巴牙喇之中选1人立为额真,给旗一面,因称小旗额真。后随八旗官
见“鬼方”(1703页)。
拉祜语音译,意为“租种”。旧时云南省澜沧县拉祜族地区对租佃的称谓。随着封建地主经济的发展,解放前在拉祜族内部已产生租佃关系,出租的土地大多是水田(旱地在拉祜族内部多为“借种”),出租者多是地富阶级,租
壮、布依等族青年男女间的文娱与社交活动。亦称“丢糠包”,古称“飞”。每年农历春节、三月三、歌圩或“浪沼”期间举行。绣球由姑娘们用彩绸或花布缝制,呈圆形、椭圆形或方形、菱形;内塞米糠、沙
见“库莫奚”(11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