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嘎仙洞

嘎仙洞

大兴安岭北段顶巅东侧的一个天然石洞。“嘎仙”,亦作“嘎珊”、“嗄新”、“嗄辛”等,鄂伦春语音译,词义未详。一说为满语音译,意为“屯”或“乡村”,昔对鄂伦春族居住的自然村(屯)之称呼。该洞位于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西北10公里处,在噶珊山半山腰巍然陡立的花岗岩峭壁上。这一带林海苍茫,峰峦层迭,古木参天,松桦蔽日,为狩猎的最佳场所。洞口向西南,南北长90余米,东西宽约20多米,穹顶最高达20余米。石壁平整,穹顶浑然,犹如一大厅,面积约2000平方米,可容千人,并有石案、石凳。1980年7月,在洞内西侧石壁上,发现北魏太平真君四年癸未岁(443年)七月二十五日石刻。内容为北魏太武帝拓跋焘遣中书侍郎李敞等来此致祭所刻之祝文。全文19行,201字,字迹大部清晰可辨。石刻及岩洞大小与《魏书》之《乌洛侯传》及《礼志》载文基本相符,石刻祝文较文献记载详尽,如其中提到“始闻旧墟,爰在彼方”;“皇祖先可寒配”、“皇妣先可敦配”等。从而确证嘎仙洞为拓跋鲜卑先祖的旧墟石室。其原本是先世酋长居住的山洞及部众聚会(一说为大规模集体共居)之处,后以先人旧墟为祖宗之庙(有的学者对此持否定态度)。从该洞还出土有陶片、骨镞、石镞等物。石室遗迹对研究我国北方民族,特别是拓跋鲜卑的渊源及其相互承继关系,皆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并可弥补历史文献记载之不足。

猜你喜欢

  • 黑水府

    即“黑水州都督府”的省称(2231页)。

  • 卓特巴

    ?—1692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札萨克图汗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乌巴岱长子。号达尔玛什哩。康熙十四年(1675),遣使贡于清。二十五年(1686),以札萨克图汗成衮与土谢图汗察珲多

  • 仡伶

    宋代西南溪峒少数民族之一。又称伶、伶僚、峒人。始见于宋代。分布在沅、靖及辰州(今湖南西部与贵州东南部)。与宋以前的骆越有渊源关系。《龙胜厅志》载:“伶与侗同”。《融县志》也称“侗即伶”。语言大体与今侗

  • 柯尔克孜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柯尔克孜”,突厥语,系本族自称,一般释为“四十个姑娘”;另可解释为“四十个部落”;或谓为“草原人”等。主要分布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少数散居于其他各县和黑龙江省

  • 土护真水

    见“土河”(63页)。

  • 答禄与权

    元末明初文官和诗人。字道夫。蒙古族。据称其先人有号答禄子者,子孙因之,故以答禄为氏。自号洛上人或洛上翁。元惠宗(顺帝)至正(1341—1370)初,登进士,任秘书监管勾,后出任河南北道廉访司佥事。入明

  • 红改

    桦皮水桶。鄂伦春语音译。因以桦树皮制作得名。流行于今内蒙古、黑龙江省鄂伦春族地区。鄂伦春族旧时传统的生活用具之一。圆形,底部和桶口镶有薄木板,上边钻孔拴马鬃绳,用之提水。黑龙江省逊克和呼玛县一带的鄂伦

  • 觉罗

    满语音译。①姓,清皇族皆姓觉罗。后金天命间,扈尔汉被赐姓为“觉罗”。 ②皇族名。借用姓氏。清太祖努尔哈赤之父显祖塔克世的伯叔兄弟各直系子孙之称。天聪九年(1635)定制:显祖宣皇帝本支为宗室,伯叔兄弟

  • 药方

    书名,蒙医简明方剂学著作。18世纪初内蒙古乌珠穆沁旗台吉衮布札布撰。蒙文42叶,木刻本。书中介绍蒙医验方,兼收藏、回、汉医及印度药方。按对症治疗将药方分为102个项目,详述每个药方可能配合不同引药,针

  • 明阿特部

    清代乌梁海部落分支名。一译明噶特部。初居阿尔泰。后为准噶尔部兼并,被编入其二十四鄂拓克,迁住雅尔(原苏联境内乌尔扎尔)。乾隆二十年(1755)清军征伊犁时,举部附清,被置于呼伦贝尔。继逃遁,令隶札萨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