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哈柯文化促进会

哈柯文化促进会

民国时期新疆进步文化组织。全称为“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文化促进会”。1935年成立。会长伊斯哈克拜克,(柯尔克孜族),成员多来自哈、柯两族。初成员多为部落和宗教上层,后由于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疆活动加强,进步知识青年比重加大。总部设于迪化(今乌鲁木齐)。两族聚居区内各设有分支机构,至1937年,全省已有5个区分会、8个县分会,并建立学校207所,拥有学生10194人。在发展哈、柯两族文化,普及教育等方面都起了一定促进作用。1950年6月加入“新疆人民民主同盟”。参见“新盟”(2375页)。

猜你喜欢

  • 沐庄

    明将沐英在云南德宏户腊撒地区建立的私庄。洪武二十一年(1388),明将沐英发兵征麓川,占领户撒、腊撒后在此屯兵,并把该地划为私庄,故名。分户撒、腊撒为二甲,故又有“沐二甲”之称。当地为阿昌等民族聚居区

  • 霍尔三十九族

    “霍尔”藏语对蒙古人的称谓,指蒙古39部落。又称那克素39族。居青海、西藏交界处,即今丁青、色扎、尺牍、那雪、比姑、聂荣等宗。明末属蒙古王东宫武统治。后隶青海和硕特蒙古首领罗卜藏丹津,雍正元年(172

  • 畬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自称“山哈”、或“山客”等。史书上称“畬民”、“畲客”或“峯民”、“峯客”。畲,音she(奢),意指刀耕火种或巢居的民族。分布于福建、浙江、广东、江西、安徽5省80多个县、市的部分山

  • 口外七厅

    见“口外十二厅”(117页)。

  • 堂帖

    辽代官吏的临时任命状。辽代对契丹人和汉人实行两元的统治方法。皇帝平时不居首都,一年四季各有※捺钵。契丹人的事务,皇帝于驻跸处就地办理。汉人的事务,用皇帝的名义委中书省在首都代行。除拜官吏第一步则止行堂

  • 若忽州

    渤海国早期所置州名。《续日本纪》载,渤海第三世王大钦茂于大兴二年(739,一作三年)致日本圣武天皇书中,有“仍差若忽州都督胥要德”云云,是渤海早期已有此州之设。《新唐书·渤海传》所载62州名中无其名,

  • 告拉

    见“阿注婚姻”(1226页)。

  • 叱列伏龟

    ?—551北魏、西魏大臣。亦作叱伏列龟,一名摩头陁。代郡西部人。敕勒叱列氏(也作叱利、叱伏列氏,后改为李氏)。先世为部落大人,魏初入附,遂世为第一领民酋长,至龟五世。文武兼备,嗣为领民酋长。正光五年(

  • 中和节

    见“辖里尀”(2445页)。

  • 诺延达喇

    见“吉能”(68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