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剌基
元朝法酒。蒙古语音译。用以处死“犯人”。据叶子奇《草木子》记载,“法酒,用器烧酒之精液取之,名曰哈剌基”。该酒从葡萄酒中炼制,色清如水,冬不结冰,故以是否结冰辨其真伪。有剧毒,“饮之则令人透液而死”。
元朝法酒。蒙古语音译。用以处死“犯人”。据叶子奇《草木子》记载,“法酒,用器烧酒之精液取之,名曰哈剌基”。该酒从葡萄酒中炼制,色清如水,冬不结冰,故以是否结冰辨其真伪。有剧毒,“饮之则令人透液而死”。
碑刻。清光绪(1875—1908)年间于新疆吐鲁番高昌古城出土。碑铭用汉文书写,由中书郎中夏侯粲撰文。共22行,每行47字。上部略有残损,尾记有“监造法师法铠、典作御史索宁”题名。承平三年(445)立
古碑铭。隋开皇六年(586)立,地址不详。1927年陕西耀县军人雷天一派兵收存,现藏该县文化馆。原未曾著录。1963年马长寿考证后收入其《碑铭所见前秦至隋初的关中部族》一书。碑称30人,现存27人,其
明代在东北蒙古、女真地区所置所之一。永乐三年(1405)十月,泰宁、朵颜、福余、建州、兀者等卫指挥章乞帖木儿等52人,恺腊儿鞑靼把秃、九山鞑靼野麻哈等45人来朝贡马。同月,设此所,以来朝之把秃等为千百
古地名。见“昔木土脑儿之战”(1346页)。
见“八关”(22页)。
书名。上、下2卷。明傅国撰。傅国字鼎卿,刻字丹水,山东临朐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进士,官至户部郎中。督饷辽东时,因辽阳失守,削职还乡。该书记述万历四十七年(1619)萨尔浒之战,明军四路丧师,旋
1228—1370元代伊斯兰教经师。本名不鲁罕丁。查者例绵(今伊朗卡泽伦城)人。大商人。元皇庆年间(1312—1313),随贡使来泉州,住排铺衔,修回回教(即伊斯兰教),受邀主持清净礼拜寺,任“摄思廉
古墓名。又称苏勒坦玛札,位于今新疆阿图什镇郊外。为10世纪喀喇汗王朝苏图克·布格拉汗陵墓。原仅有一拱北,后经阿古柏扩建,增筑礼拜寺和教经堂,气势雄伟。因布格拉汗最早在新疆推广伊斯兰教,故深受教徒崇拜。
亦称“进洼”,傣语作“毫瓦萨”。云南信仰小乘佛教的傣、布朗、德昂、阿昌等族的传统宗教节日。源于古代印度佛教雨季安居的习惯。时间在傣历九月十五日(约当夏历六月中旬),从这天起至※开门节的3个月为安居斋戒
即“岭表录异”(139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