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咸同起义

咸同起义

清代贵州苗族大起义。因发生在咸丰五年至同治十二年(1855—1873)之间,史称“咸同起义”。参加起义苗民达百万之众,遍及贵州东、东南及中部150余州县,延续达18年之久,是清代最大的一次苗民起义。苗民称之为“十八年反政”或“张秀眉反政”。咸丰五年(1855),台拱厅(今台江)※张秀眉、※包大度、李鸿基、张开格、潘老冒等受白莲教及太平天国革命影响,不堪满汉地主、官吏、高利贷者及商贾的盘剥与压榨,于三月十五日,以民间议榔形式在掌梅尼聚众举兵。攻台拱万城及清军汛堡。丹江、三穗等地苗民纷起响应。五月,都匀苗民※柳天成、金干干和贵定苗民※潘名杰等先后起义。六年十月,张秀眉起义军攻克丹江、凯里、黄平、施秉、清江、台拱等城。七年,与汉族号军及侗、布依、水等起义军联合,攻克瓮安、平越、荔波、古州、镇远、天柱等县城。起义军以台拱、丹江、清江、清平、黄平为中心,建立根据地及农民政权。惩治贪官污吏、地主豪强等,把没收的土地分给贫苦农民。每年收成除部分供作军需外,其余归耕者所有,不交粮纳税。起义军管理墟场集市贸易,社会秩序井然。同治三年(1864),太平天国革命失败后,清政府调集官兵全力镇压苗民起义军。四年,湖南巡抚李翰章派兆琛、李元度、周宏印等率湘军分道入黔。苗民起义军与侗族起义军采用突击战术,收复镇远、天柱,转攻铜仁松桃,直入湘西,破麻阳、沅州、晃州、黔阳、会同、靖州等城。六年(1867),清廷改派席宝田统帅,以枪炮装备湘军,围剿起义军。苗、侗义军退回贵州。七年,由于号军和侗族义军的失利,苗族义军处于孤军抗敌的境地。八年,席宝田集中湘、黔、川三省兵力分3路向苗族起义军发动总攻。三月,包大度率领义军在黄飘战役中大捷,歼清军2万余人。九年,清军攻占施洞口及台拱,进逼都江、八寨、麻哈。十年,丹江、凯里失守,张秀眉、杨大六、包大度等退守雷公山。十一年(1872),湘黔官军合围雷公山,张秀眉以10万义军在乌鸦坡与清军决战。包大度、九大白、九松等将领先后牺牲。四月,张秀眉、杨大六在乌东与清军肉搏,不幸被俘。余部由李鸿基率领退守古州、下江、荔波一带,继续战斗。十二年(1873),起义军将领全部牺牲,起义失败。

猜你喜欢

  • 永宁县

    渤海王国置。为上京龙泉府龙州附郭县,县治故址在今黑龙江省宁安县西南渤海镇。辽灭渤海后,其民大部分被迁至今吉林省农安县一带,辽将其与丰水、扶罗县合并,置迁民县统之。渤海大彝震咸和十八年(日本仁明天皇嘉祥

  • 列喜列刹

    傈僳族传说中的创世祖。据傈僳族《创世纪》说:古时,天地相连,浑浑噩噩。人们背柴走路,一不小心,便会碰着天。一妇女甚为不满地说:“天啊!你要么再高些,要么干脆不存在!”于是激怒上天,九天九夜,暴雨不止。

  • 该歪

    见“六方”(831页)。

  • 明边墙

    明代辽河东西民族区域分界线。明廷为防备兀良哈蒙古三卫和女真各部骚扰汉族聚居区,巩固其对东北地区的稳定统治而设立的防线,简称“明边墙”。共分三段,即辽西边墙、辽河边墙和辽东东部边墙。辽西边墙始修于明正统

  • 乌稽侯尸逐鞮单于

    ?——128东汉时南匈奴单于。挛鞮氏(又作虚连题氏)。名拔。※万氏尸逐鞮单于弟。安帝延光三年(124),兄死,嗣立。遣温禺犊王呼尤徽会同汉将耿夔屡出塞击鲜卑。秋,为鲜卑大人其至鞬所败,渐将王被杀。顺帝

  • 卡伦

    清代所设的兵防哨所。①边地卡伦,置于东北、蒙古、新疆等要隘处所,设官兵守望,以时传报要情。平日,登城了望;紧急时或阴晦天,令分遣远哨。其官兵,各隶相关地区的将军、大臣,由其派员加以巡查。乾隆(1736

  • 布土

    参见“土僚”(64页)。

  • 沃衍

    见“耶律资忠”(1319页)。

  • 毕利

    蒙古族吹管乐器。亦称毕利古,蒙古语言译。汉族称之为蒙古角、大号筒、大长角号、小长角号。源于藏族,藏语称为“筒钦”(意为大号),在寺庙中使用。明代西藏画师所作《八思巴唐卡画传》中,有一轴表现元朝帝师※八

  • 六陌之役

    见“齐万年”(86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