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硕特中路右旗
清代外札萨克旗之一。乾隆三十六年(1771),恭格族弟诺海率众归清,封札萨克一等台吉,建旗。分3佐领,隶巴启色特启勒图盟,归喀喇沙尔(今焉耆)办事大臣兼辖。四十八年,赐世袭。牧地在南路旧土尔扈特之西。东至乌沙克塔尔(一作乌沙克塔勒,今和硕县东南),西至小珠勒都斯(开都河上源),北至察罕通格山,南至开都河。其地今属和硕县。
清代外札萨克旗之一。乾隆三十六年(1771),恭格族弟诺海率众归清,封札萨克一等台吉,建旗。分3佐领,隶巴启色特启勒图盟,归喀喇沙尔(今焉耆)办事大臣兼辖。四十八年,赐世袭。牧地在南路旧土尔扈特之西。东至乌沙克塔尔(一作乌沙克塔勒,今和硕县东南),西至小珠勒都斯(开都河上源),北至察罕通格山,南至开都河。其地今属和硕县。
新疆伊犁人民抗击沙俄侵略的一次战役。清同治十年(1871)四月,沙俄侵略军在夺取克特缅村后,继续内犯。将部分兵力调往伊犁河北,与从喀帕勒增调之军会合,五月十一日(6月28日),夺取阿肯克特。十三日分兵
西夏高僧。法名德慧。住贺兰山佛寺,后被封为智昭国师。仁宗时曾译《佛说圣大乘三归依经》、《圣大乘胜意菩萨经》和《佛说圣佛母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等。
唐代党项羌部落名。依部族姓氏命名,属党项八部之一。今人考证其原居地在今四川松潘西北大金川上游细华以南阿坝地方。
吐蕃嘎氏、久氏、祥氏三译师的统称。系指赞普赤松德赞(755—797年在位)著名译师※嘎哇贝孜、※久若禄益坚赞、※祥班德益西德三人。为吐蕃“九大译师”中之“三少译师”(《德乌佛教史》所记三少译师之名与此
契丹语,为一地方单位※石烈(相当于“县”,或“乡”)的名称。契丹开国初,创※宫卫制(斡鲁朵),诸宫卫与其它部族下置石烈。毫兀真女姑为辽圣宗※兴圣宫下之一石烈。“女姑”,又译作“女古”,《辽史·国语解》
元朝将领。又名帖木儿。蒙古汪古部人。征行大元帅※按竺迩子。世祖至元四年(1267)兄国宝卒,子世荣幼,代袭职,为蒙古汉军元帅,兼文州吐蕃万户府达鲁花赤。后以其兄安边功,进昭勇大将军。十五年,讨擒叛王秃
旧时毛南族民间祭祖活动之一。毛南语称“沙赫公叭”。地点在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南、波川两村交界处的下林(毛南语称“卡林”)墓场。人们认为死人灵魂也喜欢赶圩,其圩叫“祖先圩”。如果不赶此圩,祖先要责怪和
明代蒙古内喀尔喀五部领主。亦作虎喇哈、和尔朔齐哈萨尔等。孛儿只斤氏。※达延汗孙、※阿尔楚博罗特(纳力不剌台吉)独子。驻牧于辽东边外辽河河套一带。初众不满千人,但勇敢善战。与泰宁卫首领花大联姻,获其鼎力
即“泰赤乌”(1800页)。
蒙古游牧或军事的组织形式。又译库伦。《元朝秘史》释为“圈子”或“营”,元代汉译“翼”。古代蒙古牧民集体游牧,驻屯时,称为“阿寅勒”的各个家庭列毡帐置车为环形,首领居中,进行管理,称为古列延。规模大者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