咄罗
唐代契丹部落联盟首领。出自大贺氏族。史载武德六年(623)曾向唐献名马、丰貂,以示友好。时契丹析为8部,拥兵4万,部之酋长,号称大人,平时牧猎,各部自行,凡调发攻战或国有灾疾则8部聚议,常推一大人建旗鼓以统8部。对外依附突厥,为奚族所迫,退保鲜卑山(今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西)。
唐代契丹部落联盟首领。出自大贺氏族。史载武德六年(623)曾向唐献名马、丰貂,以示友好。时契丹析为8部,拥兵4万,部之酋长,号称大人,平时牧猎,各部自行,凡调发攻战或国有灾疾则8部聚议,常推一大人建旗鼓以统8部。对外依附突厥,为奚族所迫,退保鲜卑山(今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西)。
解放前凉山彝族奴隶社会中的被统治等级。彝语音译。“曲”意为“白色”,“诺”即诺伙的前一字,意为在诺伙等级下的“白骨头”(人)。汉称“白彝”或“百姓”。约占总户数的50%。身份世袭。成员不稳定,富裕阿加
书名。东汉杨终(?—100年,字子山,成都人)撰。字子山,成都人。约作于汉明帝(公元58—75年)在位时,卷帙无考,已佚。传说为云南方志之始,亦为记述哀牢人历史的最早资料,仅存的佚文一条为:“九隆代代
古地方政区名。西汉元封四年(前107,一作三年)置。领高句骊、上殷台、西盖马三县,隶幽州。治所初在沃沮城(今朝鲜咸镜南道咸兴),始元五年(前82)徙治高句骊县(今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西南兴京老城附近)。
详见“止贡万户”(290页)。
彝语音译。旧时四川凉山彝族佩带的“护身符”,通常用熊指甲、虎须、陨石等制成。在凉山彝族奴隶社会中,凡参加※冤家械斗或其他战斗时,有少数人除带武器、粮饷外,还佩带此物,认为可刀枪不入。
见“萧匹敌”(1992页)。
布依族民族学专著。亦名《惠水县乡土教材调查报告》。1册13章。近人吴泽霖(1898—1990,江苏常熟人,汉族)等撰。成书于民国二十八年(1939)。内容详细介绍贵州定番(惠水)县的地理、物产、户口、
见“拓跋焘”(1358页)。
书名。1卷。作者失考,系多次拼接而成。“云南国记”等首四篇主要记宋以前云南事迹,尤以南诏、大理史事最详,多取材于白文《白古通记》、《僰古通记》,约著于明朝中后期。元明事迹各篇抄自《滇考》,成书于清末。
“摩凌阿鄂伦春”(25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