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秀书院
清代呼和浩特官学。同治十一年(1872)建立。称“长白书院”。光绪三年(1877)改此名。地址在归绥(今内蒙古呼和浩特)新城南街。是教育满族贵族子弟的学校。除学习满汉语文外,兼学骑射,谓从“国俗”。即按八旗子弟旧规,既学文,又习武,以期造就文武兼备的人材。学生结业后,量才授官。光绪二十九年(1903),清政府实行新政,对学校进行改革,颁布《奏定学堂章程》,改书院为绥远中学堂。
清代呼和浩特官学。同治十一年(1872)建立。称“长白书院”。光绪三年(1877)改此名。地址在归绥(今内蒙古呼和浩特)新城南街。是教育满族贵族子弟的学校。除学习满汉语文外,兼学骑射,谓从“国俗”。即按八旗子弟旧规,既学文,又习武,以期造就文武兼备的人材。学生结业后,量才授官。光绪二十九年(1903),清政府实行新政,对学校进行改革,颁布《奏定学堂章程》,改书院为绥远中学堂。
元代海南岛兼管军事与民政机构。至元三十年(1293,一说三十一年,1294),阔里吉思平定海南岛后,奏准招募当地土人为黎兵建置,统千户所12翼。大德二年(1298)废,以其军入琼州军民安抚司。元统二年
元代蒙古宫殿吐痰用具。《元史·舆服志》载:“唾壶,制以银,宽缘,虚腹,有盖,黄金涂之”。据马可波罗亲眼所见,凡大臣入朝时,随身带唾壶,殿内不许吐痰于地。欲唾时,揭开壶盖,向上行礼表示歉意后,吐痰入壶,
元朝将领、诗人。蒙古克烈氏。炮手千户昔里吉思孙,兀都子。至元(1264—1294)中,袭职。从丞相伯颜攻宋,历拜武义将军、武德将军、本军总管。战中,不争掠金帛妇女,独取图书数百卷,允被俘儒士赎归。宋平
契丹官吏官服。原为举行※瑟瑟礼射柳时穿著,故名。统和元年(983)六月,辽圣宗册承天皇太后,给三品以上用汉法服,三品以下著此服,遂为契丹官吏朝服。
?—1282宋末元初畲族起义军首领。一作吊眼、钓眼,本名大举。其母畲族。福建漳州人。宋景炎二年(1277)七月,和畲族许夫人率领汀、漳等地畲族人民组织“畲军”,积极参加以文天祥、张世杰等领导的抗元斗争
以木板筑成的房屋。也作“版屋”。为部分汉族及氐等少数民族住宅建筑形式之一。《毛传》曰:“西戎板屋”。《汉书·地理志》云:“天水、陇西,山多林木,民以板为室屋”。《南齐书·氐传》在叙及仇池氐的住宅建筑时
即“沙卑城”(1128页)。
? —1766清代蒙古王公。土默特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木巴子。居归化城(今呼和浩特),隶左翼。乾隆二十年(1755),献马300匹助军征准噶尔部达瓦齐于伊犁,叙功授一等台吉,命乾清门行走。二十一年,
清代云南基诺山巴普寨基诺族首领。地位显赫,曾娶7个妻子。清雍正(1723—1735)时,整个后半山地区各村寨都向其纳贡服役,砍柴、挑水、做饭由扎果、扎垒二寨负责,盖房用草排和竹笆也有固定村寨。据说18
族名。中国傣族的自称。读作“Dai”。其先民汉晋时称“滇越”、“掸”或“擅”;“僚”或“鸠僚”,唐宋时称“金齿”、“银齿”、“茫蛮”、“白衣”等;元明时称“白衣”、“百夷”,清以后称“摆夷”或“摆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