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登卡拉
僜语音译,意为“世代居住于此地的主人”。※僜人先民之一。自称是西藏东南部察隅地区最早的居民,故称。后与从西部迁来的※义都人及从东部布绒山区(缅甸北部)迁来的一支古老居民相融合,发展成为僜人达让支系。至今达让中躲耕、坡工、达卜套等姓氏,仍被认为是其后代。参见“僜人”(2456页)。
僜语音译,意为“世代居住于此地的主人”。※僜人先民之一。自称是西藏东南部察隅地区最早的居民,故称。后与从西部迁来的※义都人及从东部布绒山区(缅甸北部)迁来的一支古老居民相融合,发展成为僜人达让支系。至今达让中躲耕、坡工、达卜套等姓氏,仍被认为是其后代。参见“僜人”(2456页)。
地名。古称巴州驿。即今青海民和县巴州乡。为古道站口。明万历年间(1573—1620),设立驿站。曾建有城隍庙与石佛寺。西面巴州垣上有乐都地区土司李玑(皝)墓。李玑系明成化十八年(1482)进士,青海第
高句骊国第九世王男武(《三国志》等作“伊夷模”)的谥号。亦称“国襄王”。男武于汉灵帝光和二年(179)继位,汉献帝建安二年(197)死,葬于故国川原,国人因葬地加此谥号。
?—1338伊儿汗国第十二代汗。蒙古孛儿只斤氏。伊儿汗※旭烈兀后裔,玉勒忽秃鲁之子。元顺帝至元元年(1335),不赛因汗死,无嗣,诸王争立,内乱迭起,被鲁木长官札剌儿部人洒克哈散拥立为汗。与斡亦刺部人
朝鲜族民间传统岁时习俗。流行于延边等地区。据朝鲜李朝洪锡谟《东国岁时记》上元条载,夏历正月十五日“初昏,持炬登高,谓之迎月”。另据李朝金迈淳《洌阳岁时记》正月条载,是日初昏,农家“束炬点火成群,向东而
清代满族女学者。字丹奉。乾隆时江苏、浙江巡抚雅尔哈善妹。有残疾,立志依父母以终,著有《素言》。
①维吾尔语音译。意为“腰站”,指设于驿路两大站之间的小站。以供过往商民饮水与休息之用。汉民讹呼为“阑干儿”。 ②清代新疆地名。见《西域水道记》。位于古里峡(古尔恰)西120里,鄂什(奥希)东80里。即
?—1722清代蒙古王公。乌珠穆沁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车臣亲王素达尼次子。初授一等台吉。康熙五十五年(1716),随清军防御准噶尔部策妄阿喇布坦。五十八年(1719),和翁牛特部
僜语音译。旧时西藏东南部察隅地区僜人父系家族公社(亦称家庭公社)。含若干个由同一男性祖先几代子孙组成的各个小家庭。是自给自足的社会基本经济单位。生产资料公有,统一经营,共同劳动,产品平均分配。家族长通
金代以八十为陌(一百)的用钱法。大定二十年(1180),金修建上京内所,购买民间物资,经常不立即付钱,付钱时也以八十当一百。民间称此不足一百而当一百的“省陌钱”为“短钱”。官府用钱则足百,称为“长钱”
见“速檀”(184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