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卑南语

卑南语

我国台湾高山族卑南人使用的语言,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台湾语支。使用人口约有6千余,居住在卑南溪以南,知本溪以北的海岸区域,包括台东市南王里,台东县卑南乡下槟榔、上槟榔、初鹿、美农等村;台东镇知本、建和、利嘉、太平等村和宝桑里。分南王方言和其他方言。南王方言使用于台东市南王里;其他方言可以分为下槟榔、上槟榔、初鹿、知本、建和、利嘉、太平、美农、宝桑等次方言,下槟榔、上槟榔、初鹿、美农等次方言使用于台东县卑南乡,知本、建和、利嘉、太平、宝桑等次方言使用于台东县台东镇。卑南语有辅音18个、元音4个。多音节词重音的位置一般在最后一个音节上。卑南语属粘着型,词干加前缀、中缀和后缀或词干的重叠为主要的构词和构形方式。词类有名词、代词、数词、形容词、动词、副词、连词、助词、介词、叹词10类。名词有一般名词和人名专有名词,前加不同的格助词表示主格、属格、宾格形式。人称代词有数、格形式。形容词有ma—型和无ma—型两类。动词有主动态、被动态、使动态;现在时、过去时、将来时;一般体、进行体;陈述式、命令式等形式。句子成分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基本语序为谓语动词往往在句首,主语在后,宾语可以在主语之前或后,因各有不同的格助词表示。限定、修饰成分一般在被限定、修饰成分之前。

猜你喜欢

  • 巴匝尔伯克

    清代新疆维吾尔族地方官名。又译巴杂尔伯克。“巴匝尔”,维吾尔语,意谓“市集”。职司管理集市一切事务。乾隆二十四年(1759)定为七品。光绪十三年(1887)废。参见“伯克制度”(1091页)。

  • 伏古敦可汗

    一作“伏名敦可汗”,即“豆仑”(982页)。

  • 苏完河卫

    见“苏温河卫”(1008页)。

  • 熊渠

    西周时楚国君王。芈氏。※熊绎玄孙,熊扬之子。周夷王时(约公元前869—858年在位),乘王室衰微,诸侯不朝,互相征伐之机,改善兵器,增强兵力,兴兵伐庸、扬粤,疆域扩展到长江中游。以已为蛮夷,声言“不与

  • 具德吉祥法轮寺

    见“文都寺”(388页)。

  • 阿旺成勒嘉措

    约1559—1643明代青海塔尔寺活佛,即赛朵呼图克图一世,为塔尔寺主要活佛之一。曾随三世达赖锁南嘉措去蒙古化缘,随四世达赖云丹嘉措赴西藏,将化缘资金为拉萨小昭寺盖金瓦屋顶之用。四世达赖赐以“赛朵诺门

  • 卡依奇库达

    新疆柯尔克孜族旧婚俗之一,意谓“换亲”。柯尔克孜人订婚,一般都讲求下聘礼,计以9头牲畜(一般是1峰骆驼、4匹马、4头牛)或9件财物为重礼。家境贫寒者,无力交付厚礼,便相互换亲,将自家女儿嫁与对方为儿媳

  • 唐括辩

    ?—1150金大臣。本名斡骨剌。女真族。唐括氏。彰德军节度使重国之子。娶熙宗女代国公主,为驸马都尉。官至参知政事、尚书左丞。熙宗晚年,喜怒无常,大肆诛杀,朝臣人人自危。遂相继结纳平章政事完颜秉德、右丞

  • 祭熊

    图腾崇拜遗俗。流行于今内蒙古和黑龙江省鄂伦春族和部分鄂温克人地区。来源于对熊的敬畏。其俗:凡猎到熊后,要假装哭泣将它抬回来,快到※“乌力楞”(家族公社)时,猎手们模仿乌鸦发出“嘎嘎”叫声,人们闻声,知

  • 统军

    官名。唐置,唐中期于禁军之6军中各置1人任之,位在大将军之下。西夏建国初于十二监军司内设之,以党项贵戚豪右领其职,分正、副。高一级称都统军。金代亦置统军司,督领军马,有统军使,副统军等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