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华严寺

华严寺

契丹王朝时期所建著名佛寺。位于今山西大同城内西南隅。是当今大同城内最著名的古刹。有上、下寺二所,相距甚近。创建年代说法不一,有云“寺肇自李唐”,为“唐尉迟敬德增修”(明《重修大华严禅寺感应碑记》、《上华严寺重修碑记》),有推为北魏(清《重修上华严寺碑记》),皆无资证。《辽史·地理志》载:“清宁八年(1062)建华严寺,奉安诸帝石像、铜像。”据现存实物考察,以下寺建于辽兴宗重熙七年(1038)的薄伽教藏殿年代为最早,殿内曾藏佛经579秩。是为契丹境内主要寺院之一。当时规模已不可考,辽末受战火之损,“殿阁楼观,俄而灰之,唯斋堂、厨库、宝塔、经藏、洎守司徒大师影堂存焉。”(《大金国西京大华严寺重修薄伽教藏碑记》)金熙宗天眷年间,由僧通悟集资修葺,并依契丹藏目录,补全教藏,使其“卷轴式样,新旧不殊,字号诠题,后先如一。”元武宗至大年间由僧慧明主持重修,亦补教藏。后又多次增修,形成今日上、下寺格局。上寺规模较大,主要建筑大雄宝殿建在高出地面4米多的台基上,总面积1559平方米,气势雄伟,结构坚固,至今保存完好。据梁上所存修殿题记,为金天眷三年(1140)重建,是我国仅存两座规模最大的单层木结构建筑之一(另一座为辽宁义县奉国寺)。殿前月台、石级、钩栏等呈典型辽金建筑平面布列。殿前立有辽大康二年(1076)石经幢。另有山门、过殿、观音阁、地藏阁等皆为后建。下寺位于上寺东南侧,建筑以薄伽教藏殿(藏经殿)为中心。殿整体稳固、轻巧,为国内现存辽代小型殿阁式建筑的典型。殿内平棋、藻井和内槽彩画大都为辽遗物。沿墙排列藏经壁橱38间,仿重楼式样,上、下两层,在后窗处中断而做成天宫楼阁5间,飞越窗上,以圜桥与左右壁橱相连接,造型奇巧,是现存唯一壁藏实物,为研究辽代建筑的珍贵资料,建筑史学家称其为:“是精确的建筑模型,也是出色的工艺美术品。”(《中国古建筑》)橱内原藏契丹藏,已佚,现藏明万历藏经1700册,清同治龙藏7000余册。殿前有辽道宗寿昌元年(1095)石经幢。寺内还保存有32尊辽代泥塑,全无一般佛像静寂、肃穆之风,极富人情味,为辽塑代表作品。其中一胁侍菩萨,合掌露齿,造形极佳,驰名中外。上、下寺皆突破一般佛寺坐北朝南的惯例,殿门朝东,具契丹传统“屋门皆东向”(《旧五代史·契丹传》)特有习尚。其特点是外观粗犷,具游牧民族风格,内部装修趋向华丽,巧妙地运用多种对比衬托手法,反映了契丹文化与汉文化相互交融的风采。1961,国务院批准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猜你喜欢

  • ?夷

    见“焉耆”(2022页)。

  • 叶延

    (309或319——351) 晋代吐谷浑王。姓吐谷浑氏。※吐谷浑之孙,※吐延长子。晋咸和四年(329),父为昂城(今四川阿坝)羌人首领姜聪刺死,继立。誓报父仇,日缚草为姜聪像哭而射之。孝而好学,有才略

  • 弱水

    古水名。古籍所载弱水甚多。 ①《后汉书·东夷传》:夫余国“北有弱水”;《晋书·四夷传》:肃慎氏“北极弱水”。此弱水南北朝以后史书作难水、那水、诺尼江,皆同音异译。所指诸家所说不一:或说即今黑龙江;有说

  • 社长

    元代社会基层组织社的职事人员。见“社制”(1171页)。

  • 合剌除

    见“哈剌出”(1635页)。

  • 法天皇后

    见“萧耨斤”(2000页)。

  • 景教

    见“也里可温”(142页)。

  • 跳牌

    见“跳丧”(2358页)。

  • 圭斋集

    书名。元欧阳玄(1274—1358)撰。16卷。玄,浏阳(今湖南浏阳县)人,字原功,号圭斋。宋欧阳修之后。平生三仕成均,两为祭酒,六入翰林,三拜承旨。文宗时预修《经世大典》,顺帝时任宋、辽、金三史总裁

  • 加罕和卓

    ?—1756清代新疆伊斯兰教黑山派和卓。又译札干和卓。原名雅库布。维吾尔族。叶尔羌(今莎车)人。黑山派首领※达尼雅尔和卓长子。雍正八年(1730)左右,被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策零授为叶尔羌阿奇木伯克。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