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千户

千户

①吐蕃军事行政建制。藏语称“东岱”,又译作千户所。约7世纪松赞干布掌政后统一吐蕃兵制时建置。统隶于诸“”(“”,藏语音译,意为“翼”)及其长官“如本”(翼长)。是时吐蕃全境共设61个千户,具体分布是:每如辖8个千户、1个小千户和1个近卫千户,共10个千户。吐蕃之伍如、约如、叶如、如拉四翼及上下香雄各10个千户,苏毗如之通颊汉户为11个千户,总计61个千户。千户设千户长(又称部落使)。小千户又称“抚千”,藏语称“东本”。参见“吐蕃兵制”(769页)。 ②职官名。《尚书·牧誓》即有千夫长之武官。宋设千户。金为世袭武职,女真语称“猛安”,隶属于万户,下设“谋克”(百户)。蒙古成吉思汗建国时,曾封授诸功臣95千户,作为世袭军政职务,分领军民。元置大都督府,管辖卫府,卫、府均有千户所,有行军千户、屯田千户、守城千户、挐军千户、钦察千户等名称。设千户为“千夫之长”,隶属于万户。驻守各县者,设千户所统领百户所,上隶诸路万户府。分上中下三等,统兵700以上者为上千户所,500以上者为中千户所,300以上者为下千户所,均置※达鲁花赤1员、千户1员。明代卫所兵制亦设千户所,驻守重要府、州,千户正五品,为一所长官,统兵1120人,下辖10个百户所,上隶属于卫。明朝亦以此职封授羁縻卫所和归附的少数民族首领。明清封授南方及甘宁青土司中的千户,则称为土千户。参见“猛安谋克”(2077页)、 “千户制”(121页)、“土千户”(64页)。

猜你喜欢

  • 温彦博

    574—637唐朝大臣。并州祁县(今山西祁县东南)人。隋末从幽州总管罗艺为司马。归唐后,官中书舍人、迁侍郎,武德八年(625),随并州道行军总管张瑾御突厥,任行军长史,兵败被俘,囚于阴山苦寒之地。贞观

  • 达崩

    佤语音译,意为“办大事情的长者”。旧时云南沧源班洪地区(亦称“班洪部落”)的最高统治者。俗称“班洪王”或“班洪王子”,职位世袭。最早可能是这一地区对氏族酋长或村社首领的称谓,后来发展为对地区最大头人的

  • 腰站

    指在两个相距较远的驿站之间设置之驿站。清制,台站除正站外,有时亦设腰站,蒙古语称“扎古尔玛克”或“哈必尔噶”,根据人员、设备来区分。一般规定,正站为50家,称“塔宾格尔”,腰站为20家,称“和林格尔”

  • 宣慰司都元帅

    官名。元置宣慰使司,掌军民之务,分道总理郡县,有边陲军旅之事者,其所驻衙门则兼称都元帅府,宣慰使亦兼称都元帅。后延及边远少数民族地区,任用当地豪酋,给予金符,秩从二品,管理所部军民事务,三年一贡方物。

  • 元睿宗

    见“拖雷”(1365页)。

  • 乌拉泊古墓群

    位于新疆乌鲁木齐市南郊约10公里处,南倚天山。共有古墓46座,分石棺墓葬和竖穴土葬两种。有单人葬和夫妇合葬。尸体以仰身直肢为主。出土文物以陶器为主,主要有单耳罐、壶钵、碗等。还有金、铜、铁器。并出土铜

  • 包齐那尔

    蒙古语音译,意为“火枪手”。准噶尔管理军营、枪炮等事务的人。其下设有专管炮的“包沁”。后形成包沁、札哈沁鄂拓克,包沁由三宰桑管辖,约有1000户。

  • 悉南纰波

    藏语音译。吐蕃官名。在长庆《唐蕃会盟碑》中有载,为赞普之“侍从官”或“近侍官”。此职在吐蕃囊日松赞时已有,在赤德松赞(798—815年在位)兴佛诏书中亦列有此官职名称。

  • 孛端叉儿

    见“孛端察儿”(991页)。

  • 宰桑

    蒙古官员。亦作寨桑、斋桑。汉语“宰相”之音译。自元代沿袭下来,绝大多数为出身于非成吉思汗家族的封建领主,属“赛特”(善人、贵人、大官)之列。达延汗时曾一度废除太师、宰桑等官职及其领地,将其降为大汗、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