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千人邑

千人邑

辽金常见的一种民间组织。由崇奉宗教的善男信女集结组合而成。亦作千人邑会。北魏以降,很多地区为建寺造像组成邑、会、社等不同名称的民间组织,人数众寡不一,辽金多达千人,以至二、三千人或更多。此“千”非确指,乃泛称。大康七年(1081)《义丰县卧如院碑记》:“共结千人之邑。”乾统三年(1103)立有《金山演教院千人邑记》碑。也有另立邑名,如大兜率邑、罗汉邑、劝化邑、法华邑、念佛邑、螺钹邑、太子诞圣邑等。成员一般称邑众,或邑人。有僧有俗,主要承担捐款义务。首领称邑头、邑主、邑长或菹首,一般由推举产生,妇人亦可担任。有的还设二官、三官、提点、都勾当、举事、邑师、邑正、邑录等。各邑具体情况不同,无统一行制。有一寺多邑;有的还及修桥铺路等善事。社会动荡时,亦有以邑、社组成自卫武装,或秘密结社。据辽穆宗应历十五年(965)《重修云居寺壹千人邑会之碑》云,寺主谦讽为筹款修寺结邑,“结一千人之社,合一千人之心,春不妨耕,秋不废获,立其信,导其教,无贫富后先,无贵贱老少,施有定例,纳有常期,贮于库司,补兹寺缺。”是典型的一例。

猜你喜欢

  • 者干会盟

    19世纪中叶云南哀牢山区彝族首领李文学和哈尼族首领田四浪(又名田政)领导的两支反清义军的会盟。在太平天国起义的影响下,云南哀牢山区爆发了以李文学为首的各族农民起义。为扩大力量,决定联合哀牢山中段由田四

  • 柴册仪

    契丹传统礼仪。早年,于选举部落联盟首领时举行,开国后沿袭,演化为皇帝登基仪式。相传于遥辇氏阻午可汗时制定。新帝接位,积薪为坛,受群臣玉册,燔柴祀天。具体仪式有两记。《燕北录》载:先于契丹宫内选择9人,

  • 补褂

    又称补子、补服。清代官服外褂所缀表示职官差别的补子,故名。满汉官员皆有。官服外褂为圆领、对襟、平袖、过膝、四面开禊。因绣于前胸后背部,也叫“背胸”,前后一般各缀一块方花布,文官上绣鸟,武官上绣兽。清代

  • 西藏日记

    书名。清果亲王允礼撰。上下两卷。雍正八年(1730),准噶尔侵扰西藏,移达赖喇嘛于泰宁。十二年(1734),准噶尔请和,清廷命作者往泰宁,办理达赖喇嘛返藏事。此书即其以游记体裁逐日所记往返途中亲见之事

  • 托隆武

    ?—1842清朝将领。达斡尔族。姓墨尔哲埒氏。隶墨尔根(今黑龙江嫩江县)正红旗。嘉庆十八年(1813),随副都统色尔衮镇压天理教首领李文成领导的起义。道光二十一年(1841),迁盛京(今沈阳市)副都统

  • 圣佑庙

    黄帽派喇嘛寺。藏名“吉金铃”。蒙古名“博达夏格松”,意谓“圣仁仁慈之庙”。位于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昭苏县城西北。相传始创于13世纪初。后经六次迁建。清光绪二十四年(1899,一说为1886—1890)始

  • 赛来费耶

    中国伊斯兰教教派之一。又译为“色兰费耶”,系阿拉伯语“前三辈”之意,因只承认前三辈(即穆罕默德及弟子和再传弟子),故名。又称“三抬”教派,因主张礼拜开始时,要三抬手之故。创始人为甘肃和政回民马得宝。创

  • 柴秉诚

    见“伦都儿灰”(801页)。

  • 萨哈勒察卫

    见“哈剌察卫”(1640页)。

  • 龛福

    即“函普”(156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