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人邑
辽金常见的一种民间组织。由崇奉宗教的善男信女集结组合而成。亦作千人邑会。北魏以降,很多地区为建寺造像组成邑、会、社等不同名称的民间组织,人数众寡不一,辽金多达千人,以至二、三千人或更多。此“千”非确指,乃泛称。大康七年(1081)《义丰县卧如院碑记》:“共结千人之邑。”乾统三年(1103)立有《金山演教院千人邑记》碑。也有另立邑名,如大兜率邑、罗汉邑、劝化邑、法华邑、念佛邑、螺钹邑、太子诞圣邑等。成员一般称邑众,或邑人。有僧有俗,主要承担捐款义务。首领称邑头、邑主、邑长或菹首,一般由推举产生,妇人亦可担任。有的还设二官、三官、提点、都勾当、举事、邑师、邑正、邑录等。各邑具体情况不同,无统一行制。有一寺多邑;有的还及修桥铺路等善事。社会动荡时,亦有以邑、社组成自卫武装,或秘密结社。据辽穆宗应历十五年(965)《重修云居寺壹千人邑会之碑》云,寺主谦讽为筹款修寺结邑,“结一千人之社,合一千人之心,春不妨耕,秋不废获,立其信,导其教,无贫富后先,无贵贱老少,施有定例,纳有常期,贮于库司,补兹寺缺。”是典型的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