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法
旧时西藏地方主要法典之一。十四世纪中叶西藏地方帕竹政权首领绛曲坚赞参照松赞干布以来吐蕃历代法典纂集而成,内容包括:英雄猛虎法;狐皮惩怯法;职官制度法;判别真伪法;逮捕传讯法;用刑取供法;罚款法;征税法;杀人偿命法;伤人治罪法;背盟违约惩处法;盗窃治罪法;联姻与离婚法;通奸治罪法;借贷钱财法。
旧时西藏地方主要法典之一。十四世纪中叶西藏地方帕竹政权首领绛曲坚赞参照松赞干布以来吐蕃历代法典纂集而成,内容包括:英雄猛虎法;狐皮惩怯法;职官制度法;判别真伪法;逮捕传讯法;用刑取供法;罚款法;征税法;杀人偿命法;伤人治罪法;背盟违约惩处法;盗窃治罪法;联姻与离婚法;通奸治罪法;借贷钱财法。
1873—1911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者。广西永淳县(治今横县西北峦城镇)人。壮族。曾在清广西边防督军龙济光部任哨官。后闻孙中山从日本至越南西贡开展革命活动,毅然投奔孙中山,加入同盟会。光绪三十三年(
?—1233金末抗蒙将领。女真族。原姓都烈。本河中府(治今山西永济西蒲州镇)射粮军子弟。兴定元年(1217),从华州副都统安宁收复潼关。后于洛阳选充官军。戍陕铁岭。军溃被俘,从都尉兀林答胡土逃归中京(
清诗人。山东益都(今青州市)人。回族。同治(1862—1874)年间举人。著有《敦仁堂诗抄》1卷。
350—385十六国时期前燕国君。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人。鲜卑慕容氏。字景茂。※慕容第三子。初封中山王,后立为太子。晋穆帝升平四年(360),父死,即皇帝位,改元建熙。屡与东晋交
?—1445明朝将领。字景高。祖籍安徽定远县。回族。初为府军左卫指挥佥事。曾随父南征,因功擢至右都督。正统四年(1439)征麓川。以征缅甸功,留镇云南。喜与文士交往,曾将官云南及谪戍者之诗辑为《沧海遗
①高句骊国官号。《北史》载:其国“大官”凡十二等级(《周书》加“褥萨”言为十三级),分掌内外事。此为第八等级(《新唐书》将其置于第五等级)。位于※“太大使者”之下,※“小使者”之上。《后汉书》、《三国
辽代※奚族部族名。又作锄得、锄骨里。辽初,太祖四年(910),曾与※乌马山奚等叛辽,被讨平。神册六年(921),以其部人辖得里、只里古摄南府宰相。以后,该部有向辽廷进白麝的记载。
渤海王国置。又作丸都县城(丸与桓音近异译)。为西京鸭渌府桓州附郭县。县治故址皆认为在今吉林省集安县境,具体所指稍有不同,一说在集安镇,或说在西通沟。史称渤海著名物产之一“九都之李”(九为“丸”字之误)
满语音译,即“幄长”。清代内务府武备院设,原称圆毡房长或圆顶帐房头目,七品衔。掌理圆顶帐房制作、保管、出纳诸事。康熙九年(1670),设“毡作”于京东沙河。十一年,设毡库于武备院。三十四年(1695)
清代维吾尔族地方官名。又译帕啻沙卜伯克、帕提沙布伯克。维吾尔语。职司巡察,缉捕违法、偷盗者,并管理监狱等事务。乾隆二十四年(1759)定为六、七品。光绪十三年(1887)废。参见“伯克制度”(1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