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北平蒙藏学校

北平蒙藏学校

简称蒙藏学校,亦称蒙藏学堂。1913年北洋政府蒙藏事务局在清代咸安宫三学及理藩部蒙古学校的基础上合并建立。为北洋军阀和国民党政府培养训练蒙、藏等民族人员的学校,先后隶属于蒙藏院和蒙藏委员会。校址在北京市西单石虎胡同。1918年改为蒙藏专门学校,后停办。1923年恢复。“五四”时期,该校进步学生曾积极参加反帝爱国运动,将曾任理藩院侍郎的该校校长达寿赶下台。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李大钊、邓中夏曾到该校开展革命工作。蒙古族革命青年李裕智、贾力更、多松年、吉雅泰和乌兰夫等都曾在该校学习,并第一批参加共青团和共产党。到抗日战争爆发前,已有上千名蒙藏族学生毕业。解放后在其旧址建立中央民族学院附属中学。

猜你喜欢

  • 刘眷

    ?—385晋代匈奴独孤部首领。《通鉴》作刘头眷。随兄※刘库仁附前秦符坚。东晋孝武帝太元九年(384),兄死,嗣位。引前秦并州刺史张蚝破白部大人絜佛。次年,破贺兰部于善无(今山西右玉县南),继败柔然于意

  • 杂泛差役

    元代汉地民户差发名目之一。又称杂役。指劳役和职役2种,劳役随时按需要征发,从事修筑、运输等;职役有乡之里正、都之主首、隅之隅正、坊之坊正等,负责催输差税、徭役,维持秩序。一般任期一年。元初,军、匠、站

  • 比欢

    毛南族民歌的两种形式。一般单独称为“比”或“欢”。因其后分别带有“罗嗨”、“罗喂”的衬词,故统称为“比欢”或“罗嗨罗喂”。“比”可以分为“比条”、“比单”、“比早”和“比三纽”四种,有七言、六言、五言

  • 博勒呼济农

    见“伯颜猛可”(1092页)。

  • 合屯

    即“可敦”(491页)。

  • 托里山卫

    见“答里山卫”(2239页)。

  • 蒙舍睑

    唐代南诏地方行政区划名。为“十睑”之一。治蒙舍城,在今云南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城北15里古城村。系南诏根据地,直接统治区。参见“十睑”(8页)。

  • 屋惹

    即“兀惹”(107页)。

  • 陈子名

    ?—1383土族第一代陈土司。一作陈子明。本为汉族。江南山阳(今江苏淮安县)人,其后世逐渐融合于土族。元末为淮安右丞。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率众归明,受封随征指挥佥事。洪武十六年(1383),阵

  • 克木语

    我国克木人使用的语言,属于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克木语支。分布在我国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孟腊县和景洪县,约有人口1700人。在国外,克木族主要分布在老挝北部地区,约有30万;越南约有3.25万,是越南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