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帝岩
东兰农民运动讲习所遗址。亦名“列宁岩”。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壮族领袖※韦拔群到湖湘考察农民运动,入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回东兰后,创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地点设在东兰县武篆乡拉甲山上的北帝岩。先后开办三届,共培训出农民运动骨干500余名,派往右江流域各县,发动和领导农民运动,为※“百色起义”的胜利和红七军、右江工农民主政府、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创立打下坚实的基础。1930年,红七军军长张云逸提议改名为“列宁岩”。今为各族人民瞻仰的革命圣地。
东兰农民运动讲习所遗址。亦名“列宁岩”。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壮族领袖※韦拔群到湖湘考察农民运动,入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回东兰后,创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地点设在东兰县武篆乡拉甲山上的北帝岩。先后开办三届,共培训出农民运动骨干500余名,派往右江流域各县,发动和领导农民运动,为※“百色起义”的胜利和红七军、右江工农民主政府、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创立打下坚实的基础。1930年,红七军军长张云逸提议改名为“列宁岩”。今为各族人民瞻仰的革命圣地。
金代契丹语音译。地名。“冒离”意为“马”,“纳钵”意为“行在所”合之则为皇帝歇马驻跸之地。即金上京。见“上京”(114页)。
即“颙琰”(2508页)。
清代皇家园林之一南苑内所设的园户。苑内三水流积,故以海名,俗称南海子。元称飞放泊,明扩其地辟为上林苑,清仿明例放养禽兽于其中,增辟为春蒐、冬狩、阅兵、游憩之所,周垣约160里。内设行宫、寺庙、鹿圈、稻
见“渝水”(2285页)。
明代石碑。全称“敕修奴儿干永宁寺碑”,亦称“奴儿干永宁寺碑”。立于黑龙江下游东岸奴儿干都司官署所在地特林村以北江岸石岩上(距入海口约150公里)。碑有两块:一为明永乐十一年(1413)明钦差亦失哈等巡
木筏。鄂伦春语音译。流行于今嫩江支流诺敏河一带,是这一地区鄂伦春人过去使用的一种交通工具。以十几根粗木杆绑成排,用作水上运输东西或摆渡等。
焉耆贵族。焉耆王龙突骑支弟,王族龙姓。与兄有隙,于唐贞观十八年(644),偕栗婆准等兄弟3人奔西州(今新疆吐鲁番东南高昌城废址)投唐,后事迹不详。
清军与绰罗斯汗噶勒藏多尔济间的一次战役。乾隆二十一年(1756)冬,噶勒藏多尔济、辉特台吉巴雅尔、噶勒杂特宰桑哈萨克锡喇等变乱,杀都统和起。清将军兆惠率兵500往征。自伊犁、济尔噶朗图转战至鄂垒扎拉图
即“和硕”(1444页)。
宋至清对部分黎族歧视的称谓。最早见于《太平御览·岭南道·儋州风俗》:“俗呼山岭为黎,人居其间,号曰生黎”。《广东通志》云:“(琼州)有夷人,无城郭,殊异居,非译言难辩其言,不知礼法,……号曰生黎。巢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