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包衣阿哈

包衣阿哈

满语音译。 “包衣”意为“家内的”或“府中的”;“阿哈”意为“奴隶”。汉译为“家奴”、“奴隶”、“奴仆”或“奴才”。简称“包衣”或“阿哈”。明清时期女真及满洲社会中地位低下、受压迫剥削的阶层。为主人所占有,没有人身自由,听任君主、家主支配,从事各种家务和生产劳动。拥有包衣阿哈与牲畜的多寡同是衡量其人贫富、社会地位高低的重要标准。主要来源于战俘、降人、负债者、罪犯及其家属、包衣所生子女等。此内并非纯系汉人,占有者亦非全是满洲。随着奴隶制向前发展和变化,促使本阶层人逐渐分化为包衣和阿哈,这两种人之间有一定的差别。满洲贵族既需要衣饰等技工、内府诸兵卫、仪仗诸吹鼓手,也需要听从使唤的一般服役人。这样,汗和贝勒等府中就有包衣和阿哈之分,而八旗官兵人等家内的奴仆,只有阿哈一类,占有者也包括汉军人等。入关后,由于满洲封建化的加深,其称谓也更加明显:内务府沿袭“包衣牛录”、“珲托和”等组织形式,重新分编为满洲佐领(包括蒙古人)、※旗鼓佐领(汉人)、※内管领(满蒙汉人俱有)等,此等组织内之人及宗室王公府所属者,概通称为包衣,而一般官兵家内的阿哈,则改从汉语称“家人”,旗籍上注称“户下人”。包衣中亦有因功绩而跻身于显贵者,其家也拥有“家人”,如内务府郎中、江宁织造官曹寅,便拥有“家人”过百。参见“包衣”(585页)、“阿哈”(1194页)。

猜你喜欢

  • 齐万年

    ?—约299西晋末年陕西各族人民起义首领、关中氐帅。晋元康六年(296),匈奴郝度元率冯翊(今陕西大荔)、北地(今陕西耀县)马兰羌、卢水胡部落起兵反晋。秦、雍一带氐、羌纷纷响应,万年以氐帅被众推为帝,

  • 洮热

    赫哲语音译,意为“神杆”。流行于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赫哲族地区。旧时赫哲族中的萨满(巫师),在其住房西侧立神杆3根或4根,作为祭神献供物之处。立3根的,中间一根高一些,长丈余,上绘有蛇、龟、虾蟆、,四脚

  • 蒙古图志

    书名。清人袭自珍撰。自珍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又名巩祚、易简、自暹、号定庵。道光进士。好公羊学,提倡经世致用、社会改革。与魏源同为近代主张经学、史学为政治服务的改革派。任清廷内阁中书时,预感沙俄扩张势

  • 参狼羌

    西羌的一支。又称武都羌。原居河湟地区。秦献公初立(前384),欲复穆公之迹,兵临渭首(甘肃渭源),诸羌畏秦之威,相继外迁,此支即迁于武都地区,与氐杂处,中心在今宕昌与岷县连接处。西汉设武都郡(治武都县

  • 龙原府

    渤海王国置。又称栅城府,号东京。为渤海十五府之一。府名龙原当取义于大钦茂为王时曾以东京为王都;栅城之名乃因袭高句骊栅城旧名。领庆、盐、穆、贺四州。治庆州,故址即今吉林省珲春县珲春镇东15华里之八连城;

  • 绕为多尔吉

    即“章嘉若必多吉”(2095页)。

  • 叱豆浑

    南北朝时期柔然部落名。亦作折豆浑、是豆浑,简称“豆浑”。源于东部鲜卑。曾有部分人投西秦乞伏乾归(?—412)。柔然汗国兴起后,依附柔然,其首领担任柔然俟利莫何、莫何去汾等要职,部众逐渐融入柔然,互通婚

  • 和钦

    清代纳西族著名书法家。字敬中,号东桥。云南丽江坝区人。少时家贫,聪明好学,道光十七年(1837)优贡。善长书法,正、草、篆、隶各体皆工。咸丰年间(1851—1861),丽江被回民起义军占领后,赴鸡足山

  • 忒满群牧所

    见“诸抹”(1951页)。

  • 苏易

    凉山彝族奴隶社会诺伙家支的头人之一。 详见“家支头人”(194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