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剺面

剺面

匈奴、突厥、回鹘等习俗。指以刀划面。①丧葬习俗。死者停尸于帐,子孙及亲属男女各杀羊马、陈列于帐前,祭之。亲属俱绕帐走马7匝,其中1人至帐门,以刀剺面,且哭,血泪交流,如此7次方止,以示对死者的哀悼和祭奠。《后汉书·耿秉传》载,匈奴闻秉卒,举国号哭,“至剺面流血”。女真、蒙古、哈萨克等族亦有此遗风。 ②送行礼仪。《新唐书·郭元振传》载,神龙(705—707)中,元振任安西大都护时,被朝廷召为太仆卿,“将行,安西酋长(突厥人)有剺面哭送者”。 ③讼冤习俗。《新唐书·酷吏来俊臣传》载,俊臣闻突厥酋长阿史那斛瑟罗有婢善歌舞,乃设计诬害之而欲得其婢,“诸酋长数十人割耳剺面、讼冤,乃得解”。此俗传至中原后,有些汉人用以请愿。《旧唐书·田承嗣传》载,唐代宗大历十年(775),安禄山旧将田承嗣并有相、卫、洺、磁4州,欲为帅,乃暗中命诸将至唐朝中使孙知古处,割耳剺面,请以承嗣为帅。

猜你喜欢

  • 保斯昂库

    布帐篷。赫哲语音译。“昂库”亦作“安口”。流行于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赫哲族地区。是赫哲人冬季外出狩猎的临时住所。过去用者不多,解放后多采用之。

  • 子术

    即“术堵”(490页)。

  • 蛮夷

    见“蛮”(2272页)、“荆蛮”(1583页)、“蛮方”(2272页)。

  • 帖木录

    元末明初土族第一代甘土司。青海西宁州人。元末为百户,明洪武四年(1371),附明,授原职,其孙甘肃功升千户,始以甘为姓,曾辖有“土舍”、“土民”300余户,男女800余人。居地在今青海民和县美都川甘家

  • 撒拉腰刀

    撒拉族手工艺品。约源自清代,沿用至令。流行于青海、甘肃撒拉族地区。由专门铁匠“刀子匠”打制。长短分10厘米和15厘米两种。刀身狭长,刀刃锋利,刀背沿开有血槽,便于宰杀牲畜时透气通血。刀把以牛角片、铜片

  • 苟赤

    元代蒙古官名。蒙古语“格兀”(又作“格温”,即“苟”),意为“牝马”、“赤”意为“司事人”。即放牧牝马及掌管牝马群者。蒙古俗:牝马与马驹分群放牧,以便挤取马乳,酿制湩酪。据《元史·兵志三》马政款,玉你

  • 阿鲁敦

    契丹语音译,亦作阿庐朵里,意为“盛名”、“贵显”。常用以修饰官名,如耶律曷鲁,以功拜阿鲁敦于越。辽亦有以此命名者,如统和十四年(996)十二月,挞凛诱叛酋阿鲁敦等60人斩之。

  • 教门三忠

    明末对回族抗清将领羽凤麒、撒之浮、马成祖3人之誉称。三者均南京人。成化年间(1465—1487),3人奉调两广镇压苗瑶起义。留镇广州,授四卫指挥使。清兵入关后,南明永历帝,加授3人为都督同知。顺治七年

  • 完颜京

    金大臣。本名忽鲁。女真族。完颜氏。※阿骨打孙,左副元帅※完颜宗望子。以宗室子累迁特进。初为翰林学士。熙宗皇统九年(1149),拜御史大夫。海陵王天德二年(1150),任翰林学士承旨,兼修国史。历官工部

  • 阿齐巴图尔

    见“衮布”(209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