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川节度
唐代南诏政治区划之一。贞元十年(794),唐廷应南诏国主异牟寻约和之请,派剑南西川节度巡官崔佐时至羊苴咩城(今云南大理),与异牟寻盟于点苍山神祠,异牟寻随即发兵袭破吐蕃于神川,取铁桥等16城,收复剑川、浪穹2地,遂置剑川节度。命大军将任节度使,兼管军事及行政。原治宁北城(今云南洱源县中所),后移治于剑川。辖剑川、野共川等14地,相当于今大理白族自治州北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迪庆藏族自治州、丽江地区等。《云南志》(《蛮书》)载其地“皆施蛮、顺蛮部落”。
唐代南诏政治区划之一。贞元十年(794),唐廷应南诏国主异牟寻约和之请,派剑南西川节度巡官崔佐时至羊苴咩城(今云南大理),与异牟寻盟于点苍山神祠,异牟寻随即发兵袭破吐蕃于神川,取铁桥等16城,收复剑川、浪穹2地,遂置剑川节度。命大军将任节度使,兼管军事及行政。原治宁北城(今云南洱源县中所),后移治于剑川。辖剑川、野共川等14地,相当于今大理白族自治州北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迪庆藏族自治州、丽江地区等。《云南志》(《蛮书》)载其地“皆施蛮、顺蛮部落”。
金初大臣。本名阿撒。契丹族。工契丹小字。太祖天辅三年(1119),奉命将册文译契丹字,与辽交涉。太宗时,随左副元帅完颜宗辅南下伐宋,渡江,任江宁府都巡检。擒宋谍,安百姓,受完颜宗弼(兀术)嘉赏,迁同知
清代驿站名。内蒙古至古北口驿道上的蒙古站。位于英金河支流希尔哈河右岸。在赤峰西南,围场东北,距默尔沟站100里,至阿木沟站60里。
书名。全称《拉萨中土诸寺及雅隆南部、后藏、北方热振诸圣地希有指南授记镜鉴》。钦则旺波(1820—1892)撰。1840年以后成书。全书40页。原以拉萨木刻版传世。作者系宁玛派僧人,颇有学识,相传曾于1
唐吐蕃王朝古都。又称逻些。即今拉萨。位于今西藏中部,拉萨河中游。吐蕃雅隆部落强大后,其首领囊日松赞率部北伐,败原占据逻娑川(拉萨平原)之苏毗部,遂以逻娑为政治中心。至松赞干布时正式以此为都邑。先后建大
?—1776清朝宗室。满族,爱新觉罗氏。高宗※弘历第十二子。嘉庆四年(1799),追封贝勒。著有《日课诗稿》。
东北古代民族名。亦作息慎、稷慎、肃捽。名称含义有3说:一说源于神鸟名;一称由女真语zhul(“东方”之意)shen(“海青”之意)合成,意为“东方之鹰”(海东青);一谓是通古斯语“人”的意思。史载其邻
?—1791西部哈萨克(奇齐克玉兹)汗。一译努喇丽汗。初为苏勒坦,曾受命驻扎希瓦。乾隆十四年(1749),受命袭汗位。二十七年(1762),遣使向清朝政府奉表贡,示归服。三十六年(1771)春,在沙俄
即“驼鹿”(1554页)。
即“清开国方略”(2112页)。
北魏前期都城。又称代京。即今山西大同市东北古城。秦为平城县治所。西晋建兴元年(313),拓跋猗卢以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土城子)为北都,修此城为南都,并于��水之阳黄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