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剑川海门口遗址

剑川海门口遗址

云南铜石并用文化遗址之一。地点在今剑川县海门口。1957年兴修水利挖掘河道时发现。为湖滨村落遗址,有成排的木桩柱224根,其房屋为南方式高脚房。出土大量石器、陶器、骨器和少量铜器。石器多数为通体磨光的工具,有斧、锛、凿、刀、锥、镞、环、垫、纺轮等。陶器为夹砂陶和泥质陶,有部分硬陶,器形有罐、豆、纺轮和网坠等。骨器多为猪、牛、羊骨,有针、锥、纺锤、穿孔角饰、雕花角片、穿孔兽牙、钻孔骨片、穿孔兽爪等,磨制精细。铜器15件,有铜钺4件,其他为斧(铸制)、镰、钩、凿、锥、针、镯等。遗址中发现有人工培育的农作物,有带芒的粳稻,说明其居民为农耕民族,兼事渔猎,有了纺织、铸造(有铸造铜器的石范一件)、造工具、制陶等手工业。经测定,为公元前1150±90年,距今已3000余年,相当于商代。它是※宾川白羊村新石器文化的发展,并已进入金属时代的初期,为研究滇西洱海周围地区民族史和历史分期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资料。

猜你喜欢

  • 风宪宏纲

    书名。元法令类编。赵世延撰。卷数及成书年代均不详。作者早年曾受世祖召见,命入枢密院御史台肄习官政,后历官台省五十余年,对整肃官箴,监察失职有长期经验。本书是其类集元仁宗以前有关监察制度的格例条画,汇次

  • 杨哥家

    旧时裕固族部落名,住牧在今甘肃省肃南县康乐区大小长干和大小黑藏一带。操东部裕固语。共有4个户族(裕固语称※“的尔勤”):安帐(汉姓安)、巴依亚特(汉姓吴、巴、白)、巩鄂拉特(汉姓郭)、鄂盖尔(汉姓高、

  • 恩兰氏

    唐代吐蕃家族名。吐蕃著名大相恩兰·达扎路恭(或译悉诺罗路恭)即出自该家族,赤松德赞赞普时获恩宠,屡受封赐,并敕碑记功,永保禄位。其采邑在今拉萨市北之澎波。唐之后,该家族随着吐蕃王族的衰落而势衰,后史书

  • 恒格里

    见“恒格勒格”(1723页)。

  • 孛阔

    蒙古语音译,意为“力士”。又译孛可。蒙古贵族以其为尊号,以示在社会中的特殊地位。成吉思汗时代,“有一国不及之力”的不里、蔑儿乞部的赤勒格儿,均享有此称。

  • 涓奴部

    见“消奴部”(1933页)。

  • 辽史拾遗

    书名。清厉鹗撰。共24卷。初刻于乾隆八年(1743)。鹗,字太鸿,钱塘(今杭州)人,康熙五十九年(1720)举人。作者引用史书、方志、碑刻等358种,仿裴松之注《三国志》体例,竭生平之力,对《辽史》详

  • 苏把亥

    见“速把亥”(1840页)。

  • 齐努温卫

    ①见“喜刺乌卫”(2182页)。 ②见“成讨温卫”(744页)。

  • 青色特启勒图盟

    清代蒙古诸盟之一。一译青塞特启勒图盟、青塞特奇勒图盟。土尔扈特台吉舍楞、沙喇扣肯之裔。初,部众驻牧于额济勒河(今伏尔加河)下游。乾隆三十六年(1771),随土尔扈特汗渥巴锡东返,被置科布多西南一带游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