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刘禹锡集

刘禹锡集

书名。唐刘禹锡(772—842)撰。30卷,外集10卷。禹锡字梦得。其先世为匈奴独孤氏,北魏东雍州刺史刘亮七世孙,生于浙江嘉兴。精于古文,善五言诗。贞元(785—805)进士,曾任淮南节度使杜佑之掌书记、监察御史等。因参与王叔文革新,坐贬朗州司马。后被召还京,历礼部郎中、集贤直学士。以所赋《玄都观看花君子》诗触犯权贵,再贬连、夔等州刺史。后因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和柳宗元交谊甚笃,人称“刘柳”,后与白居易唱和颇多,并称“刘白”,被白尊为“诗豪”。有《刘梦得文集》(或作《刘宾客集》流于世。其集包括诗8卷,乐府2卷,文19卷,赋1卷;外集10卷。有诗800余首,语言生动,风格清新,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竹枝词》、《柳枝词》、《插田歌》等组诗,富有民歌特色,为中唐诗坛别开生面之作。而《蜀先主庙》、《咏史》、《金陵五题》等咏史吊古诗篇,更为深邃含蓄。但晚年作品也流露安于闲适等消极情绪。其文说理透彻,如《天论》三篇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之作。杂文富有哲理性,寓意深刻。《陋室铭》虽仅有八81字,充分体现高逸志行,成千古名篇。有《四部丛刊》本。1975年,上海人民出版社据清光绪间朱澂《结一庐剩余丛书》本校点印行,更名《刘禹锡集》。后陆续有刘禹锡诗文新注、新译本问世。

猜你喜欢

  • 迭里威失

    ①波斯文音译,原意为“沿门乞讨”,后衍变为“修行者”、“苦修者”之意,或译为“苦行僧”、“托钵僧”。专指按苏非派学说完成修炼功课的修道士,是元代伊斯兰教苏非教团的高级成员。通常穿着特别服饰,忍饥挨冻,

  • 赤盏

    即“石盏”(447页)。

  • 拉珈

    部分瑶族自称。参见“茶山瑶”(1600页)。

  • 固穆巴图尔

    ?—1664清初蒙古王公。茂明安部人。博尔济吉特氏。元太祖※成吉思汗弟哈布图哈萨尔后裔,锡喇奇塔特次子。驻牧于呼伦贝尔,均称阿噜蒙古。崇德元年(1636),归附清朝。三年(1638),从睿亲王多尔衮征

  • 许世亨

    ?—1789清朝将领。四川新都人。回族。先世出自新疆回部。初为骑兵。从征金川、西藏有劳绩,官守备。又征金川,以功赐“劲勇巴图鲁”号,擢参将。乾隆四十一年(1776),金川平,任云南腾越镇总兵。四十九年

  • 乌斯多

    渤海大首领之一。又作乌思罗、崔乌斯多、崔乌斯。渤海国灭亡后,隶属辽东丹国。后周显德(954—960)初,率30人自东丹国逃投后周。

  • 提其辽

    怒语音译。解放前云南省碧江县怒族对氏族公有土地的称谓(福贡县怒族称“阿木拉麻”,贡山县怒族称“马大木娃”)。凡本氏族成员均可开垦耕种,但只有使用权利,不能进行买卖,一经丢荒,他人便可开垦耕种。到20世

  • 嘉绒语

    我国四川部分藏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也有人认为属藏语支。分布在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理县、马尔康县、小金县、金川县、壤塘县、红原县、黑水县,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丹巴县、色达县和雅安地区

  • 讷殷部

    明代建州女真※长白山部所属三部之一。又称讷殷路、内阴部。因分布于讷殷河(三音讷音河)流域,故名。地当长白山北两讷殷河间,即松花江上源头道江支流温江、二道白、三道白河一带,今靖宇、桦甸、安图等县境。与朱

  • 布库里雍顺

    满族传说中的始祖。又作布库里英雄。爱新觉罗氏。相传为仙女佛库伦所生,起于长白山麓,发迹于三姓。子孙相继,直至明初,传至猛特穆(即猛哥帖木儿)。一说为元代所设斡朵里万户府第一任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