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刀绳武

刀绳武

1800—?

清代云南西双版纳召片领(意为“广大土地之主”)。傣族。车里军民宣慰使※刀太和子。嘉庆七年(1802),父卒,嗣职,时年2岁,清廷命其叔刀太康为代行宣慰使职务。八年至十三年(1803—1808),缅甸木梳军与景迈地方土兵(当地人称之为“戛于腊”)连年争战,民众纷纷逃亡,北迁至思茅、普洱等地,未能逃离者被戛于腊所掳,致使车里广大地区荒芜无人居。十八年(1813),清廷责成刀永康招集流散之众,亦无效,遂于二十三年(1818),清廷正式委其为宣慰使。木梳王孟云遣太子率师至车里,强召其赴阿瓦朝觐。托辞职守不能离,由刀太康代往,缅王遂委太康为缅方宣慰使,致使叔侄两宣慰使对立,互争权位,内乱不已。以太康势大,被迫避居思茅,与勐别、勐南“戛于腊”联合,与刀太康所引木梳军对抗。道光二年(1822),兵败橄榄坝,后以木梳军侵入景洪,弃妻逃匿倚邦山中,被擒往阿瓦,囚禁。五年(1825),清廷遣使赴缅将其索回,置于思茅,凡六载。十三年(1833),结六顺,普腾、勐旺、整董、勐乌各土司,合兵攻刀太康,不胜。因拒清命,不息兵,被革职,携印潜逃,后死于与越南交界之勐梭。

猜你喜欢

  • 金光明最胜王经西夏文译本

    西夏文译佛经。译自唐义净10卷本。西夏惠宗时安全国师白智光译。木刻梵夹本,前有兰山石室岩云谷慈恩寺一行沙门慧觉所集流传序,首述此经流传东土后先后5次由梵译汉的经过,其中包括译经朝代、时间、主译人、译经

  • 途鲁吉

    古代北方民族名。见《元史·西北地附录》,在察合台五世孙笃来帖木儿位下。即《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和两唐书中之突厥。在元《经世大典图》(1331年纂)中,途鲁吉分布于可什哈耳(今新疆喀什

  • 凤英自题世系碑

    明代云南摩崖石刻。碑名《武定军民府土官知府凤世袭脚色》。刻于今禄劝县掌鸠河畔法宜则持附近悬崖峭壁上。据考证为武定军民府土知府凤英于明弘治十三年(1500),奉命征讨竹子箐、梁王山凯旋后,偕官佐泛舟掌鸠

  • 阿力路

    清与民国时期官署名。全称“阿力路协领公署”。“力”,一作“里”。因所管居民分布在阿力河一带而得名。康熙年间(1662—1722),清廷为加强对鄂伦春族的管理,在设立布特哈总管衙门的同时,根据鄂伦春族的

  • 白智光

    西夏惠宗朝高僧。封为安全国师。主持译经事业。惠宗和母梁太后曾亲临译场。后世有西夏译经图描绘其事。对西夏佛教发展有重要贡献。或为龟兹人。

  • 添寿

    即“奥屯襄”(2252页)。

  • 悉立国

    吐蕃早期西南古小邦名。地在今亚东一带喜玛拉雅山谷地区。人口5万户。有城邑,多旁涧溪而筑。“男子缯束头、衣毡褐。妇人辫发,短裙”。“婚姻以财聘”。“死者葬于野、不封树”。“刑有刖、劓”。唐贞观二十年(6

  • 苏克苏浒河部

    见“苏克苏护河部”(1009页)。

  • 刀斯郎

    ?—1388明代云南麓川傣族头领。又作刀厮郎。洪武二十一年(1388),从平缅军民宣慰使思伦法内侵,至马龙他郎甸之摩沙勒,为明军所败。旋受命充悉剌(敢死队)头目,率兵,号称30万众,象百余,攻定边。遭

  • 通古思鲁克之战

    清军与大小和卓木叛军间的一次战役。乾隆二十三年(1758)八月,清军克库车。霍集占(小和卓木)经阿克苏、乌什兆叶尔羌(今莎车)。清定边将军兆惠率师往讨,夺取霍集占所筑高台,驻兵城东。敌自东、西、北三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