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刀竿节

刀竿节

云南怒江等地傈僳族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夏历二月初八举行,历时一天。届时在广场上竖起两根20-30尺高的树干,两树干间用36把锋利的长刀扎成刀梯,刀刃向上,谓之“刀竿”。上刀竿前一天晚上,广场中央燃起四堆熊熊燃烧的篝火,5名剽悍而又灵巧的成年男子赤脚表演“跳火海”,在火堆中来回跳跃翻滚,激起无数火星在其身边脚下飞舞。接着用双手捧起通红的火球,先飞快地在脸上“擦洗”一下,然后在手上翻动揉搓。上刀竿开始,跳火海的5名勇士身穿大红袍,头缠红布包头,赤脚走至刀竿下,围着刀杆边歌边舞,各自将一杯白酒一饮而尽。接着鱼贯爬上刀梯,双手紧握刀面,双脚掌踩在刀刃上。爬到刀竿顶后又从另一面返回地面。上刀竿前后,前来观看的群众还要举行对歌、跳舞、荡秋千等活动,为节日增添浓郁的气氛。相传其节源于明代,当时外敌入侵云南边境,兵部尚书王骥奉命率兵征讨,依靠当地傈僳族人民团结战斗,很快取得胜利。班师回朝途中,于二月初八日被奸佞所害。为纪念反侵略的英烈,傈僳人民以跳火海、上刀竿来表示保卫祖国,反对入侵的决心。

猜你喜欢

  • 努努

    部分瑶族自称。他称“背陇瑶”。分布于广西凌云、巴马、田林、凤山、东兰等县。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

  • 呼岱巴尔氐

    清代新疆维吾尔族封建主。号达尔汉伯克。乌什人。乌什郡王品级※霍集斯次子。初隶准噶尔部。乾隆二十年(1755)随父附清。翌年,随布拉呢敦招抚南疆,住库车。二十三年(1758)三月,闻大小和卓布拉呢敦、霍

  • 仁美

    ?—924五代时甘州回鹘可汗。本名毋母主(一作乌母主)。一说为回鹘首领※仆固俊之子。初权知国事,称权知可汗。后梁乾化元年(911)立。诏书中称其“代袭骁雄,生知义烈”,与中原王朝修好,“贡奉不违,戎马

  • 阿史那结社率

    ?—639唐代东突厥汗族。又作阿史那结社尔,亦单称结社率、结射率。阿史那氏。※始毕可汗子,※突利可汗什钵苾弟。唐贞观三年(629)十二月,随突利可汗附唐,任中郎将。因诬告突利谋反,为太宗所轻,久不进秩

  • 素姑

    一作拽剌。五代时期奚族部落联盟首领。前首领※扫剌子。后唐明宗天成四年(929),父死代立。与后唐友好,常遣使往来。后唐灭亡前夕,于清泰二年(936),欲背后唐投契丹,得后唐末帝李从珂抚慰。年底,后唐亡

  • 巴颜恩克

    卫拉特蒙古杜尔伯特部台吉。绰罗斯氏。蒙克特穆尔同族台吉。乾隆十八年(1753),随“三车凌”内迁。翌年,从蒙克特穆尔、巴济等潜逃准噶尔,游牧于塔本集赛(今新疆塔城、裕民、博罗、额敏等县地)地区。后受清

  • 森斯玛

    哈萨克族婚俗歌曲。意谓“哭嫁歌”。一般是新娘在盖上红色头巾后唱。歌词大意是:我的新房将安置于何方?那里是否象此地一样水丰草旺?我就要离开养我生我的阿吾勒,去那人生地疏的异地他乡。愿未来的生活称心如意,

  • 太祖王

    即“大祖大王”(95页)。

  • 德宏

    地名。傣语音译,“德”意为“下面”,“宏”意为“怒江”(潞江),合称“怒江下游地方”。指云南潞西、瑞丽、盈江、梁河、陇川一带傣族地区。现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简称。属古“乘象国”(“滇越”)。东汉

  • 氐叟

    见“叟”(170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