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凿齿

凿齿

古代东夷和百越诸族的一种习俗。亦作拔齿、打牙。迄今发现最早在山东大汶口新石器时代遗址和江苏大墩子新石器时代遗址。有人推断此俗产生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是儿童进入成年的一种标志。据文献和有关社会历史调查报告载,此俗一直延袭至近现代,且多与婚姻有关。《太平寰宇记》载:俚人,“女既嫁,便缺去前一齿”;《贵州通志》云:一些仡佬族地区,妇女将嫁,“必先折二齿”;《番社图考》也说,清代一些高山族地区男女成婚时,“各折二齿以相遗”。也有拔齿作装饰的,如《博物志》:“僚妇生子既长,皆拔去上齿各一,以为身饰”。《明史》也说(台湾)鸡笼山诸番社“女子年十五断去唇两傍二齿以为饰”。在日本、越南、印尼等地也有此俗,其出现较我国晚后。

猜你喜欢

  • 胡都堇

    见“耶律隆祐”(1320页)。

  • 敦罗卜旺布

    见“敦罗布旺布”(2270页)。

  • 昌州

    唐代纳抚※契丹所置州名。唐太宗贞观二年(628)置,领契丹松漠部落。侨治静蕃戍。隶营州都督府(治所在今辽宁省朝阳)。为唐建契丹十七州之一。七年(633),治徙三合镇。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

  • 清代流民

    流民,指因自然灾害、战乱或生活饥馑而流落异乡的谋生者,历代有之、情由各异。清代,汉族等流民多出关到东北、内蒙古各地从事农商以求生。清廷对流民的政策各个时期亦有不同。原制,内地民人概不许私自出关,需凭印

  • 阿里厮迷里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抹里(相当于“乡”,或“乡”下一级单位)名。终辽之世,共置十二宫一府,十二宫下均设抹里。阿里厮迷里为辽道宗※太和宫下之一抹里。又,承天皇太后※崇德宫下

  • 奚国皇帝

    见“回离保”(781页)。

  • 徒单镒

    ?—1214金大臣。学者。本名按出。上京路(治今黑龙江阿城市白城)速速保子猛安人。女真族。徒单氏。北京副留守乌辇三子。幼聪慧,7岁习女真文,大定九年(1169),从编修官温迪罕缔达学古书,习作诗、策,

  • 牙含章

    1916—1990现代藏学家。笔名章鲁、子元,别名马尔沙。甘肃临夏人。回族。1936—1937年曾赴藏区调查,先在夏河拉卜楞寺,继随嘉木样朝佛团入藏,在哲蚌寺学习,后经印度、香港返国。归后写有青藏地区

  • 杨清保

    ?—1740清乾隆年间苗民起义首领。湖南城步莫宜峒人。苗族。乾隆五年(1740),与侗族粟贤宇等率领城步、绥宁、新宁等地苗、侗、瑶、汉族农民起义,广西义宁苗民起而响应。在城步长塘、竹岔等地大败清军,俘

  • 觉罗果科

    ?—1661清初大臣。满洲镶白旗人。初任护军参领。崇德(1636—1643)年间,随军围明锦州。顺治元年(1644),随睿亲王多尔衮入山海关,败农民军李自成部。后相继随英亲王阿济格征陕西,从肃亲王豪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