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凯里

凯里

地名。苗语,意为“木佬田”,“凯”指木佬人,“”即“田”。元代始置凯里安抚司。明洪武十四年(1381),置清平堡,二十二年,升为长官司,属平越卫。二十三年,隶清平卫。成化十二年(1476),置安宁宣抚司。弘治七年(1494)隶都匀府。嘉靖元年(1522),改凯里宣抚司。八年,复隶清平卫。万历二十九年(1601),改隶平越军民府。三十五年(1607),降为凯里长官司。清康熙七年(1668),入麻哈州。四十五年(1706),革长官司,直隶清平县。雍正十二年(1734),设凯里卫,领13堡,设县丞,称凯里县丞。民国三年(1914),置凯里分县。二十四年(1935),撤分县,属炉山县。今为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州治所在地,升为市。

猜你喜欢

  • 司马昂夫

    见“马九皋”(160页)。

  • 伊宁起义

    解放前新疆伊宁地区一次重要武装暴动。1944年10月,伊宁“解放组织”为打击国民党反动统治,于伊宁以东约100公里的巩哈县(今尼勒克县)首先发动起义,组成以法提哈、艾克伯尔等为核心的游击队,夺取该县县

  • 康古鲁

    见“康古六”(2101页)。

  • 达海绀卜

    见“塔海绀卜”(2161页)。

  • 不合儿

    见“捕喝”(1854页)。

  • 多同

    西汉时夜郎侯。西南夷人。建元六年(前135),武帝开发西南地区,以唐蒙为中郎将,将千人出使夜郎,商议在夜郎境内修治道路,设郡县,置官吏等事宜。多同接受汉使厚赐,同意在夜郎部分辖境内设郡。汉使其子为令,

  • 质馆

    接待质子之所。又称质宫。东汉置。安帝永初(107—113)中,鲜卑大人燕荔阳至京朝贺,因筑南北二部质馆。《后汉书·乌桓鲜卑列传》李贤注称:“筑馆以受降质”。是后,鲜卑邑落120部各遣人质。

  • 广教总管府

    元代管理地方寺院僧尼事务之官署名。元初置宣政院(初名总制院),命帝师(藏传佛教萨迦教派高僧)领院事,以管理全国佛教及吐蕃全境军民事务。至元二十八年(1291),于杭州设行宣政院。至大四年(1311)罢

  • 韦纥

    见“袁纥”(1820页)。

  • 金陵挤马

    元代蒙古宫廷祭祀习俗。蒙古大汗卒后,不封不树,即不积土起陵,树碑标墓,但派专人守护山陵,并进行祭祀。成吉思汗卒后,令※兀良哈万户世代守护其禁地。元代,自世祖以下已故诸帝山陵,各有酝都(宫廷盛载马乳的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