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内婚制

内婚制

亦称“族内婚”。一种只能在一定社会集团内缔结婚姻关系的制度。产生于旧石器时代中期,不断演化残存至现代。族内婚通常指部落内婚。血缘家庭阶段,男女在群体内按一定的血缘和规范婚媾。氏族制时期通行氏族外婚,部落内婚,以保持部落血统的纯洁,增强内部的凝聚力。随着社会的发展,部落内婚界线被突破,并因受民族、宗教、等级或阶级、血缘观念、传统与风俗、地理环境等影响,内婚的形式和内容也发生变化。中国各民族中的兄妹配婚传说,是对血缘内婚的追忆。近代怒族、傈僳族保留着亚血缘内婚的习俗。基诺族由血缘内婚演变为村寨内婚。珞巴族实行部落内婚。达斡尔、朝鲜、锡伯、塔吉克、塔塔尔、羌、回、拉祜、瑶、德昂、畬、京、僜人等族,一般实行民族内婚。苗族则严格限制在本民族本地区、同一服饰的族体之间婚配。满、蒙古和侗族,历史上曾实行内婚与外婚多次交替,或内婚与外婚相杂。维吾尔、乌孜别克、保安、东乡及甘青两省的回族,不但禁止本族人与非伊斯兰教徒结婚,有的甚至实行教派、门宦内婚。景颇、傣、普米、珞巴、藏、羌和凉山彝族,盛行等级或阶级内婚。内婚制与外婚制是相对应的术语。每个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一段时期实行族内婚,一段时期又实行族外婚,或一主一次,内外相杂。

猜你喜欢

  • 萧阳阿

    辽末大臣。字稍隐。奚族。为奚六部敞稳萧突吕不之七世孙,五蕃部节度使※萧乐音奴子。史载其能识契丹、汉两种文字,并通天文、相法。19岁入仕,初为本部郎君。历铁林、铁鹞、大鹰三军详稳。入天祚帝朝,乾统元年(

  • 张中

    约1584—1670明清之际伊斯兰教学者。经师。又名时中,字君时,号寒山叟。江苏长洲(今苏州)人。回族。自幼研习伊斯兰教经典。曾受教于陕西临潼经师张少山。结业后,在江苏扬州、苏州等地执教讲学。明崇祯四

  • 木公

    1494—1553明代云南丽江土官、纳西族著名诗人。字恕卿,号雪山,又号万松。纳西族名阿秋阿公。土知府木定(阿牙阿秋)之长子。明嘉靖六年(1527)袭父职。政事开明干练。嘉靖十五年(1536),授中宪

  • 黑谷路

    元代驿站名。俗称“辇路”。为大都(今北京)至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4驿路之一。元朝皇帝每年夏初从大都至上都避暑,多走此道。共18站:从大都出发,经大口(今海淀北境)、黄堠店、皂角(约今太平

  • 卡班巴伊

    清代左部哈萨克(鄂尔图玉兹)英雄。又称卡班巴依巴图鲁卡班拜,本名艾孜巴查尔。“卡班巴伊”,意谓“野公猪”,以示其像“野公猪”一样勇猛。又称“达拉波孜”,意“雪青马”,含有出类拔萃、引人注目、瑕不掩瑜等

  • 家曲

    土族传统歌曲。又称“宴席曲”,土族语称“十道主亦儿”。流行于青海互助、民和、大通等地。款待宾客或婚礼时演唱。大都一问一答,短小精悍。分赞歌,问答歌和婚礼歌。赞歌,系款待贵宾时,宾主之间以比喻、夸张、象

  • 哑蒙噶

    15世纪藏族高僧。又作阿木噶、哑蒙噶巴。西藏聂塘人。据《明实录》载明朝大慈法王释迦也矢弟子。随大慈法王进京,遂留居京师。宣德元年(1426),受明封为“灌顶净修弘智国师”。正统四年(1439),加封为

  • 龙建能

    元代云南阿僰万户府总管。哈尼族。※龙海基九世孙。13世纪中叶,元朝于安南(马关)老寨立阿僰万户府,任总管,辖礼社江以东至滇东南黔桂边境。

  • 西日陶苏

    蒙古族的奶食品之一。蒙古语音译,即黄油。夏秋两季制作,将鲜牛奶倒入桶内,搅拌后,待其发酵,将浮在表面的脂肪、蛋白捞出,加以过滤,去掉渣质,放入锅里加热,不时搅动,待色泽微黄,取出冷却后即成。为鲜奶的精

  • 花摆夷

    旧时对部分傣族的他称。始见于清代志书,谓其人性柔顺,居临水,普洱府属有之。因西双版纳小勐养及新平、元江等地傣族妇女喜着绣花服饰,故名。近代又他称为“花腰傣”、“花腰摆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