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角鼓
①满族打击乐器。鼓身呈八角形,故名,相传象征八旗。宽约17厘米。鼓框、鼓墙均木制,单面蒙蟒皮。每片鼓墙嵌小钹子,象征24旗佐。其中一墙端系丝绳,中结双纽结,下垂长穗两股,穗色因各旗不同而互异。演奏法或以指弹击鼓皮,或搓鼓面震响小钹,或按节奏摇动鼓身发声。明嘉靖、隆庆间,有刘雄者在北京击八角鼓,擅绝一时。清乾隆时在八旗军中盛行,后流传至民间。清末以后,在北京和沈阳等地广为流行。 ②白族舞蹈乐具。有八角亦有六角者。厚寸余、长半尺多。边缘串有铜钱铜铃,单面蒙皮,晃动敲击时可发出声响。
①满族打击乐器。鼓身呈八角形,故名,相传象征八旗。宽约17厘米。鼓框、鼓墙均木制,单面蒙蟒皮。每片鼓墙嵌小钹子,象征24旗佐。其中一墙端系丝绳,中结双纽结,下垂长穗两股,穗色因各旗不同而互异。演奏法或以指弹击鼓皮,或搓鼓面震响小钹,或按节奏摇动鼓身发声。明嘉靖、隆庆间,有刘雄者在北京击八角鼓,擅绝一时。清乾隆时在八旗军中盛行,后流传至民间。清末以后,在北京和沈阳等地广为流行。 ②白族舞蹈乐具。有八角亦有六角者。厚寸余、长半尺多。边缘串有铜钱铜铃,单面蒙皮,晃动敲击时可发出声响。
见“阿巴”(1190页)。
清朝将领。满洲正红旗人。钮祜禄氏。崇德五年(1640),以前锋从征明锦州,克松山。顺治元年(1644),随睿亲王多尔衮入关击农民军李自成部。继随叶臣下直隶,征山西。四年,随将军喇哈达征陕西。九年(16
1644—1697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又作嘎尔旦、噶勒丹。绰罗斯氏。※巴图尔珲台吉第六子。初于西藏温萨寺当喇嘛,师事五世达赖阿旺罗桑嘉措和五世班禅额尔德尼。因生性聪颖,深得达赖器重。康熙九年(16
景颇语音译,意为“人”。部分景颇族自称。汉称“大山”。※景颇族中的一支系。主要聚居于云南省盈江县的支丹山、铜壁关、巨石关、普伦、邦瓦等地,还有部分散居于梁河县、瑞丽县、潞西县、陇川县的一些地区。语言属
蒙古族摔跤手光荣获胜的标志。蒙古语音译。亦译景嗄,意为“彩带”。蒙古族自古喜善角力,获胜者得到首领的奖励和重用。蒙古贵族如窝阔台、拔都等还蓄养一批力士参加角逐,重奖获胜者。据说自佛教传入蒙古后,一位活
1168—?蒙古国宗王。又译帖木格斡惕赤斤,或称斡真、斡陈、斡赤斤。孛儿只斤氏。※也速该幼子,※成吉思汗弟。以幼子承父业,主灶,故称“斡赤斤”,意为“灶君”。以勇猛著称,享“把阿秃儿”(勇士)及“国王
1792—1877清代西藏地方政府官员。又称阿旺扎木巴勒楚勒齐木。藏族。系二世策默林活佛。生于甘南卓尼。嘉庆二十四年(1819),奉命赴藏任甘丹赤巴,充当十世达赖喇嘛楚臣嘉措正经师,赐“诺门罕”名号,
金大臣。本名畏也。隆安路(治今吉林农安县)合懒合兀主猛安人。女真族。蒲察氏。大定二十五年(1185)进士。由文德、漷阴主簿,累迁为大理卿,兼左司谏,同修国史。泰和六年(1206),迁翰林侍讲学士兼左谏
辽中期文学家。又名耶律行平。字沃衍,小字札剌,又记作只剌里。契丹族。皇族仲父房之后。史载其博学,工词章。著有《治国诗》、《西亭集》等,今不传。年40未仕。圣宗闻其才,诏补宿卫,数问古今治乱,纵谈无隐。
见“巴拉特节”(4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