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八旗汉军

八旗汉军

清代八旗组织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俗称汉军八旗。与八旗满洲、八旗蒙古构成八旗组织的整体。汉军,满语作“乌真超哈”,意为重兵即炮兵。清太祖努尔哈赤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创建八旗组织时,将降附的部分汉人编为牛录(汉译佐领),隶八旗满洲下。清太宗皇太极天聪五年(1631,一说七年),初设汉军一旗。崇德二年(1637)分汉军为二旗,旗色玄青。四年,又分二旗官兵为四旗,于原有旗色之外,又增加镶黄、白、红三色。七年(1642),正式编为八旗汉军,编制、旗色、官制与八旗满洲同。崇德末有汉军佐领157个又半分佐领5个。清军入关后,续有增加。顺治十五年(1658),为206个又半分佐领3个。康熙五十一年(1712),增至258个又半分佐领1个。雍正十二年(1734),定为270个。乾隆以后因八旗生计问题,制定汉军旗人出旗为民的政策,汉军发展受到限制。乾隆五十五年(1790),其佐领减少到266个,直至清末未变。八旗汉军的地位比八旗满洲、八旗蒙古为低。参见“八旗制度”。(29页)。

猜你喜欢

  • 袍达夫人厥只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闸撒名。终辽之世,共置十二宫一府,其中三宫设有闸撒。袍达夫人厥只为辽圣宗※兴圣宫下之一闸撒。

  • 新兵营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西路军左支队入疆部队。1937年45月间,四方面军西路军左支队四五百名指战员挺进甘新交界处的星星峡,被当时伪装进步的新疆军阀盛世才安顿于迪化(今乌鲁木奇)市郊,整编为一个总队,对

  • 一齐下喇哈番

    官名。满语音译。汉译言“郎中”。清代六部、理藩院及内务府等所属各司,皆设郎中以主司事。吏、户、礼、兵、刑、工部各司所设者,均置满洲缺、汉缺;理藩院者,均置满洲缺、蒙古缺;惟内务府所属七司之设俱不分满汉

  • 巴尔鲁克山一带地方界约

    见“收回巴尔鲁克山文约”(935页)。

  • 吴十

    见“耶律吴十”(1312页)。

  • 鹤公祠

    苗疆古迹。又名吴公祠或吴鹤堂。建于清咸丰(1851—1861)年间。是苗民为纪念苗族教育家※吴鹤自筹资金所建的祠堂。吴鹤为明代辰州镇溪上涝(今吉首境)人。曾在苗疆开办学堂,招收苗族生徒,义务教学。为使

  • 云中旬

    见“独卢金”(1708页)。

  • 米波

    见“人役税”(33页)。

  • 休循

    西域古国名。王治鸟飞谷(今帕米尔阿赖谷地)。西汉武帝(前141—前87年在位)时有户300,口1000余,胜兵480。属西域都护。居民原为塞种部落,从事游牧。民俗、衣服类乌孙。三国时并入疏勒。

  • 窝笃盌斡鲁朵

    见“延庆宫”(8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