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兀良哈万户

兀良哈万户

明代东蒙古※六万户之一。一译“乌梁海”,明人称之为“黄毛”。兀良哈为一古老部落,居于贝加尔湖东西的原始森林中,部分进入南部草地及不儿罕山(今肯特山)。骁勇善战,曾为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立过显赫战功。其东迁至朵颜山的部众成为明代的朵颜卫。留在不儿罕山及以北地区的部众奉命世代守护成吉思汗的葬地,至达延汗时代,成为左翼三万户中的兀良哈万户。正德五年(1510),助达延汗统一蒙古。达延汗卒后,不断南下,攻掠其他五万户,蒙文史籍称之为“叛乱”。从嘉靖三年(1524)至二十三年(1544),遭到卜赤汗、吉囊、俺答等人的六次征讨,伤亡惨重,大部被并入其他5万户内为奴,余众西迁至唐努山和阿尔泰山一带,该万户遂灭。

猜你喜欢

  • 屋惹

    即“兀惹”(107页)。

  • 崩尼—博嘎尔珞巴语

    我国自称崩尼、博嘎尔等支系的珞巴族使用的一种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关于支属,经初步比较,与景颇、独龙等语言较接近,与印度嘎若语支的语言也有密切关系,因未作深入比较,暂归入景颇语支。主要分布在西藏自

  • 和林宣慰司都元帅府

    元朝地方官署名。世祖至元九年(1272)定都大都后,和林成为元朝治下的地方行政区划,立和林转运司。约至元十九年,改置和林宣慰司都元帅府,作为中书省的派出机构,掌军民、城郭、工局、仓廪、屯田、驿站等事务

  • 招讨使

    官名。唐代始置,称军事招讨使,掌招抚讨伐事务,兵罢即废。五代设有行营南面招讨使、北面招讨使、都招讨使等。宋代多以文武大臣兼任,不常设置。辽、金沿边诸路常设有招讨司,以边区部族兵长官充任招讨使。元代多置

  • 阿第木保

    ?—1769清代武官。索伦人。乾隆二十三年(1758),从征伊犁,因功授协领。后从征缅甸,收复孟拱、孟养,染瘴卒于军。

  • 格坚皇帝

    见“硕德八剌”(2029页)。

  • 西平公主

    见“弘化公主”(645页)。

  • 女古斡鲁朵

    见“兴圣宫”(915页)。

  • 灵盐

    见“朔方”(1944页)。

  • 下四工

    清代撒拉族地区名。即清水工(撒拉语为赛俄勒,意为“水清冽”),张尕工(撒拉语为阿赫外勒,意为“土质白色”)、崖曼工(撒拉语为扣洼,意为“临近山崖”)、孟达工(撒拉语音译,山名)。指清乾隆四十六年(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