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傣语

傣语

我国傣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族壮傣语支。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孟连、耿马、元江和新平四个自治县以及临沧、沧源、双江、镇康、金平、景谷、景东、元阳、红河、绿春、永红、马关、武定、文山、河口等县。使用人口有80余万。在国外,主要分布在泰国、老挝、缅甸和越南。我国不同地区的傣族,使用着四种形体不同的拼音文字。傣语分为西双版纳、德宏、金平和红金4个方言。德宏方言内部分为3个土语;红金方言由5个独立土语组成。西双版纳方言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方言主要分布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州以外的耿马、双江、沧源、镇康、景谷和景东等县;金平方言分布于金平县及越南的莱州一带自称傣端的地区。红金方言主要分布在云南省东南部的红河和沿江流域一带以及金沙江畔的傣族地区,这个方言分布范围广,但使用人口较少,只占傣族人口总数的15%。使用西双版纳方言和德宏方言的人口,占傣族人口总数的83%。使用金平方言的人数国内不足两万。语音声母主要是单辅音,个别土语有一套颚化声母,个别方言、土语有少量唇化声母。个别方言有浊塞音声母b、d塞擦音声母少。韵母由元音或元音和—i、—u、—щ、—m、—n、—、—p、—t、—k、—等韵尾组成。元音有a、 i、 e、ε、u、 o、ɔ、Ɯ、ə9个。韵尾前的元音,只有a分长短,红金方言的个别土语,在韵尾前的a也不分长短,并且有的土语的e和ε、ɔ和o,щ和ə已合并为3个元音;而且6个辅音韵尾也不齐全了,有的保留5个,有的保留4个,最少的只保留—,其余的都已脱落。西双版纳方言无—щ。而—韵尾仅西双版纳方言有。声调一般有6个舒声调和两个促声调。德宏方言和红金方言内有4个土语,阴平调以古全清声母为条件分化出一个调,有3个土语的阴上调和阳去调或阴上调和阳上调合并。有的方言、土语,由于吸收现代汉语借词而增加了几个声韵母。语法以虚词和词序为主要语法手段。傣语的句子,可以分析出一层、两层到多层的词组,词组里实词与实词的组合次序,是中心词在前为主,比如以名词为中心的限定词组、支配词组、补充词组,补充词组中的中心词都在非中心词之前。量词丰富,典型的量词除计量外,还可以标明事物类别、性质,替代它统摄的名词接受各类实词或词组的限定,作名词与名词限定成分的中介等。名词、量词和数词同时出现时,其词序有两种:(1)名一数一量,(2)名一量一数“一”。动作的时间和情貌,是在动词前或后加情貌助词或副词表示。词汇本族固有词汇大多是单音节词,复音的单纯词较少,三个音节以上的单纯词多是从巴利语中吸收的借词。并列四音格结构十分丰富。有相当多的汉语借词,早期汉语借词以单音节居多。近代借词多是双音节的政治、经济、文化用语。西双版纳和德宏方言中有一定数量的巴利语、梵语借词。傣语是傣族的主要交际工具。不论内地还是边疆地区的傣族民众,会讲汉语的人数在日渐增多,有很少数人转用了汉语。同时,居住在傣族周围的其他民族也有兼懂傣语的。

猜你喜欢

  • 召固

    见“邵固”(1261页)。

  • 得热莫五根那罕

    赫哲族旧时的丧葬风俗。赫哲语音译,意为“停尸木床”。流行于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赫哲族地区。人死后,一般都在家停放数日才埋葬,天数视季节和死者年令而定,1至7天不等。尸床用木板搭成,将死者头朝门脚向里(或

  • 阿克敦

    1685—1756清朝大臣。满洲正蓝旗人。章佳氏。字仲和、立恒、恒严。康熙进士。五十七年(1718),擢内阁学士。六十一年(1722),擢兵部右侍郎、翰林院掌院学士。充纂修圣祖实录副总裁。雍正元年(1

  • 腊日各娃

    藏语音译。旧时四川阿坝马尔康及绰斯甲藏区土司衙门官吏。每一官寨有4名,负责看守官寨大门及监狱,经土司、头人判决后的犯人,处罚由其执行,并替值日大头人传呼土司之※科巴,轮流去官寨当班。从土司处领种一份土

  • 大山

    见“景颇”(2222页)。

  • 大民族主义

    人口甚多、力量甚强的民族以民族利己主义对待和处理同相对弱小民族关系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帝国主义时代,大民族一般均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内占统治地位的民族。他们对一切相对弱

  • 兀惹城

    见“兀惹”(107页)。

  • 越里吉

    辽金时东北部族名。一作越棘、越里奴、伊哷齐、伊勒希、伊勒齐、伊勒奇。活动于今黑龙江东北一带。其中心一说在牡丹江与松花江汇合处,今黑龙江省依兰城附近。与※剖阿里、※盆奴里(蒲奴里)、※越里笃、※奥里米合

  • 赛典赤·忽辛

    ?—1310元朝大臣。回回人。云南行省平章※赛典赤·赡思丁第三子。至元(1264—1274)初,以世臣子充宿卫,获忽必烈赏识。十四年(1277),任兵部郎中。次年,出为河南等路宣慰司同知。后历任云南诸

  • 多囊木冬

    藏语音译,意“炊烟”、“冒烟”。①旧时西藏农村对※堆穷的另一种称呼。 ②旧时西藏各地领主或※头人视其需要向当地所有能冒炊烟的居民平均摊派的一种差役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