俍官
参见“俍人”(1687页)。
参见“俍人”(1687页)。
见“耶律必摄”(1308页)。
参见“横山羌”(2487页)
藏传佛教寺院名。位于西藏日喀则东南。宋元祐二年(1087),由僧人杰尊喜饶迥内创建。因寺区多生名为“夏鲁”之野草,故名。元时设夏鲁万户,为乌思藏十三万户之一。府址即在该寺。由把持该寺的地方势力阿氏家族
明代傣族土司名。明永乐十九年(1421),车里军民总管府刀双孟因刀弄屡以兵侵扰,奏请明廷,请别设治所,以抚其众。诏分其地置靖安宣慰使司,升双孟为宣慰使。宣德九年(1434),宣慰使刀霸供以靖安原车里地
藏语音译。旧时四川甘孜藏族地区专门侍候土司的人。其职务专给土司牵马、服侍土司上马、下马、搭马鞍等。地位高于※“荒扎”(小头人),低于※“顶骨”(佐相、大头人),由有战功的“荒扎”或有成绩的村长升任。土
明末西藏地方政府及四世达赖加封给土族地区部落头人的职衔。明万历三十年(1602),青海互助土族地区13个头人进藏觐见四世达赖云丹嘉措,四世达赖分别授以土官,其中3人被封为此官职,即达拉博勒混(藏族),
明代蒙古官名。蒙古语音译。蒙古领主属下千人的头领。王士琦※《三云筹俎考·夷语解说》云:“明安兔,是管一千人头目”。平时征收贡赋(阿勒巴),组织围猎,战时领兵作战。其属下又分若干“召兔”(百人头领)。
清末湘西苗疆古学堂。位于湖南省凤凰县吉信镇。同治十三年(1874),贵州省署贵东兵备道吴自发回籍省亲时建。因院址临罗布潭、杨柳潭、漆树潭三潭,故名。建筑形式为课堂、宿舍左右对称,画廊、曲栏前后连接之四
清代后期布依族农民起义。因起义地点在贵州独山州丰宁上长官司(简称“上司”),故名。清咸丰四年(1854)初,布依族农民领袖杨元保之父因抗捐被捕入狱而死,当地农民奋起,共推其子斋教(白莲教教派之一)首领
见“裴满氏”(244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