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俍兵

俍兵

参见“俍人”(1687页)。

猜你喜欢

  • 锡喇伟古儿

    见“撒里畏吾”(2494页)。

  • 下五旗

    清代满洲八旗的组织序列。居上三旗之后。顺治七年(1650)十二月,摄政王多尔衮死后,世祖福临为加强对八旗的控制,重新调整八旗次序,定镶黄、正黄、正白诸旗为上三旗,为皇帝亲兵;正红、镶红、正蓝、镶蓝、镶

  • 康孟祥

    东汉佛教译经师。祖籍康居。献帝兴平元年(194)至洛阳。素有慧学之称。因闻沙门昙果于迦维罗卫国(今尼泊尔南境)求得梵本,遂与印度佛僧竺大力协作,译为汉文。自抵洛阳至建安四年(199),先后译出《中本起

  • 乙干氏

    见“乙旃氏”(4页)。

  • 拜日仪

    契丹族传统祭俗。契丹崇日,遇事有向东拜日之习。国遇大事,如皇帝即位举行※柴册仪,或在其它重要礼仪中皆有拜日的仪式。皇帝拜日时,设露台,置褥,上香,臣僚于左右陪位,宰相以下通名,齐奏“圣躬万福。”

  • 类林西夏文译本

    西夏译汉文类书。汉文原著唐于立政编,共10卷50目。汉文本早佚,后在敦煌石室遗书中发现部分残片。西夏文本译者佚名,亦为10卷50篇。为西夏仁宗乾祐十二年(1181)刻字司刻本。蝴蝶装,页面25×12.

  • 蛮司合志

    书名。清毛奇龄(号西河)撰。成书于康熙朝,共15卷,主要记述明代“自洪武暨崇祯一十六朝二百七十余年之间”湖广、贵州、四川、云南、两广等省土司的沿革、背向,及朝廷剿抚恩威政策的利弊得失等史实,对研究明代

  • 辅教王

    明朝授予乌思藏思达藏地方(今西藏吉隆一带)政教首领的封号。成祖初,明廷命僧人智光赍诏入藏宣谕当地首领,并赐以银币。永乐十一年(1413),封其僧人南渴烈思巴为辅教王,赐诰命,彩币。南渴烈思巴属萨迦派,

  • 勒土

    傈僳语音译,即手卦。旧时云南怒江傈僳族占卜形式之一。卜时取问卜者的衣衫或包头布一截,将其折成三虎口的长度后,问卜者口中念诸鬼的名字,并用虎口重复量布巾的长度。当念到某一鬼名而突然发现布巾之长度不足或超

  • 岁赐

    赏赐制度。历朝有之,元朝沿之。皇帝每年赏赐诸王、后妃、公主、勋戚固定数量的白银、缎绢、羊皮等物品,称为岁赐。其法始定于太宗窝阔台,增于宪宗蒙哥时。多者每年赐银百锭,缎300疋。为了使诸王群臣效忠,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