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侗歌

侗歌

侗族民歌。主要流行于广西三江、龙胜,湖南通道及贵州从江、玉屏等地。分“耶”和“嘎”两大类。“耶”是唱跳结合的集体歌舞,无乐器伴奏。其中又分“耶堂”和“耶补”两种类型。“耶堂”于春节期间演唱。届时男女分队,男队手挽手围成圈,歌时速度快捷,舞时摇首顿足,歌声宏亮,雄浑有力,充满快乐气氛;女队亦围成圈歌舞,动作轻柔优雅,声调悠扬。女问男答,颇有情趣。“耶补”是专门赞颂某些事物的团体歌舞,步伐舞姿与男队“耶堂”相同,只是歌唱形式分为领唱与合唱。唱腔步伐配合巧妙,富有节奏感。“嘎”即歌,或配乐器,或不配乐器进行演唱。配乐器的曲调有琵琶歌、笛子歌、牛腿琴歌,不配乐器的有山歌(情歌)、拦路歌、细声歌、酒歌、儿歌等。琵琶歌是侗歌中最受欢迎的一种歌唱形式。歌者手持琵琶,自弹自唱,歌声或哀怨或欢畅,表达淋漓尽致,十分感人。其中的“嘎经”通常用来说唱古典小说和民间故事,是侗族民歌艺术水平较高的一种。代表作有“秦娘美”、“陈世美”等。

猜你喜欢

  • 噶玛巴·得银协巴

    1383—1415明代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黑帽系第五世活佛。“噶玛巴”《明史》译作“哈立麻”。本名却贝桑波。生于娘布地区的阿拉娘。古如仁清之子。4岁从师喀觉旺波学法。7岁在工布的孜拉岗出家。明建文三年(

  • 忠义夫人

    见“把汉比吉”(1062页)。

  • 刘三妹歌仙传

    壮族传说历史人物传记。一篇。明末清初张尔翮撰。作者在康熙二年(1663)清明节游浔州(今广西桂平)西山时,访仙女寨杨氏老人(时年80余)后而作。内容记述刘三妹(亦名刘三姐)的祖籍、身世及讴歌故事。为研

  • 拉鲁噶察

    见“拉鲁”(1367页)。

  • 才约

    藏语音译,意为“差奴”。解放前四川西部和西藏昌都藏族地区农奴中的一个等级,与西藏其他地区“囊生”相似,无任何生产资料,在农奴主家中终生为领主服务的奴隶。主要来源于破产的差巴(支差的人)、堆穷(小户)以

  • 台湾城

    17世纪初荷兰侵略者在台湾构筑的一个侵略据点。天启四年(1624),荷兰殖民军被明朝军队逐出澎湖后,转移侵占台湾本岛西南沿海地区,为巩固在台湾的立足和扩大对台湾岛的侵略,在安平的一鲲身构堡筑城,荷兰侵

  • 可河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永乐十二年(1414)三月,女真野人首领亦能哥等来朝,置卫,与卜忽秃河等二卫同时设立。《满洲源流考》改作噶哈卫,并说清代有噶哈必喇,在吉林城(今吉林省吉林市)北;又说巴延

  • 萧丑奴

    金末投蒙将领。又作石抹丑奴。契丹族。为元中书平章※萧拜住之曾祖。史载其聪明有识,善骑射。金代为古北口屯戍千户。成吉思汗六年(1211),遇蒙军,战败,开关降蒙。入蒙后,奉命追击金将招灯必舍,攻取平、滦

  • 哥邻羌

    唐※“西山八国”诸羌之一。分布今四川西北大渡河上游金川县一带。哥邻为该部自称。隋时附国及唐时吐蕃称之为“嘉良”(嘉梁)。唐武德元年(618),置嘉良县隶雅州都督府。文宝(742—756)前,隶雅州都督

  • 李七

    即“李文彩”(10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