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德
原为※奚族部族名,后作姓氏。为※五部奚之一。据《辽史》,奚于太祖五年(911)为契丹征服。入辽后,是部仍沿此称。至辽圣宗时(982—1031),为三十四部之一,居松州、平州之间,下辖啜勒、速古、腆你、迭里、旭特、悦里等六※石烈(县,一说乡)。入金后,大定年间(1161—1189),其族仍有以伯德氏为姓。
原为※奚族部族名,后作姓氏。为※五部奚之一。据《辽史》,奚于太祖五年(911)为契丹征服。入辽后,是部仍沿此称。至辽圣宗时(982—1031),为三十四部之一,居松州、平州之间,下辖啜勒、速古、腆你、迭里、旭特、悦里等六※石烈(县,一说乡)。入金后,大定年间(1161—1189),其族仍有以伯德氏为姓。
清代新疆维吾尔族地方官名。又称什扈尔伯克、石笏尔伯克,什瑚尔伯克、沙虎勒伯克。维吾尔语。职司掌管驿馆的粮食、草料等杂务。乾隆二十四年(1759)定为六、七品。光绪十三年(1887)废。参见“伯克制度”
清代驻藏大臣衙门办事机构。内设识汉、藏文之教习2人,汉、藏文学生各8人。初由※东科尔充当,后为熟悉藏文闲散人员充当。办事勤劳者,准戴五品蓝翎、发给功牌执照;凡各处呈文由该房译为汉文或藏文,再由文案加条
见“察合台”(2473页)。
彝语音译。意为由于租佃土地而产生的额外负担。旧时四川凉山美姑地区彝族社会中施行的一种剥削制度。包括三项内容:“母则窝”,意为因租地而交纳的猪粮;“母则直”,意为因租地而交纳的酒粮;“申直”,意为因租地
19世纪藏族学者。青海民和县拉加村人。曾先后在拉萨及青海寺院中学习佛典,获色拉寺格西及大昭寺拉仁巴学位。曾任拉萨色拉寺讲经师,也曾在青海塔尔寺讲经传法。著有《格丹格言注释》,在藏族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1127金宗室、大将、开国功臣。女真族。完颜氏。金景祖孙,韩国公劾者次子。康宗乌雅束初期,助斡带攻含国部斡豁,拔其城。以高丽筑九城于曷懒甸(今朝鲜咸兴以北,东朝鲜湾西北海岸一带)亦筑九城与之对抗,
?—566南北朝时三峡地区少数民族起义首领之一。信州(治今四川奉节县东白帝)人。西魏恭帝二年(555),受巴西人谯淹影响,与蛮帅向镇侯等叛附南梁。北周武成(559—560)初,与※向五子王攻陷白帝,杀
古地名。位于江西吉州(今吉安)境内。相传湖南土家族彭氏祖先出于此,有“赤石蛮”之称。其地有山寨,上可容兵数万。彭氏立堡寨于仁寿,为赤石洞豪酋。唐末五代初,始自江西入湖南,略定一方,后与今土家族先民相融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抹里(相当于“乡”,或“乡”下一级单位)名。终辽之世,共置十二宫一府,十二宫下均设抹里。虚沙为辽圣宗※兴圣宫下之一抹里。
见“阿兴喇嘛”(12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