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汤安
清朝大臣。满洲正白旗人。姓拜都氏。世居叶赫地方。字小尹,号耐圃。乾隆三十六年(1771)举人。嘉庆元年(1796),自处州调守嘉兴。七年(1802),擢贵州督粮道。历官贵州,云南,河南按察使,太仆寺卿,内阁学士。二十年(1815)休致。著有《嘉兴郡志》80卷及《耐庵集》。
清朝大臣。满洲正白旗人。姓拜都氏。世居叶赫地方。字小尹,号耐圃。乾隆三十六年(1771)举人。嘉庆元年(1796),自处州调守嘉兴。七年(1802),擢贵州督粮道。历官贵州,云南,河南按察使,太仆寺卿,内阁学士。二十年(1815)休致。著有《嘉兴郡志》80卷及《耐庵集》。
辽代后期史学家。字复易。契丹族。为于越※耶律屋质之五世孙,节度使耶律刘家奴子。史载其性颖悟,善诗文,6岁能诗,应声而成。道宗朝入仕。时与权臣耶律乙辛不和,被谪巡磁窑关。后流放保州(今河北保定)。闻皇太
?—1082辽代后期大臣、学者。字陈甫。契丹族。皇族季父房之后,检校太师耶律吴九子。史载其性懦弱,善属文,著有《戒谕诗》,今已不传。兴宗朝入仕,重熙年间,为本部将军。咸雍元年(1065),同知东京留守
吐蕃末代赞普※达磨之后裔。名赞丘德。纳卡德哇之子。初居今阿里,后率众移居亚泽地区(在今尼泊尔境),称亚泽王。在亚泽继续发展佛教。其后裔始终与卫藏保持政治及宗教关系。其孙曰乌麦曾为大昭寺建金顶。传至阿孜
地名。所在有二说:一说在朝鲜钟城与稳城间,因图们江分流而形成的小河岛。清同治六年(1867),朝鲜人越江开垦,呼为“垦土”或“垦岛”,遂讹为“间岛”,又称古间岛;一说即图们江流至朝鲜茂山下游左岸光霁峪
见“平越府”(503页)。
见“骨咄”(1660页)。
又译作伊利汗国。蒙古四大汗国之一。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汗之子※旭烈兀所创建。元宪宗三年(1253),旭烈兀受长兄蒙哥汗遣派分镇波斯,统军西征。进入波斯境后,六年(1256),灭亦思马因教派的木剌夷国。八
参见“乌兹别克汗国” (351页)。
契丹语音译,亦作“忒里蹇”。“皇后”之意。《辽史·后妃传》:“辽因突厥,称皇后曰‘可敦’,国语谓之‘脦俚寋’尊称曰‘耨斡’。”
?—768唐朝大臣。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南)胡人。智敏善骑射。世隶契丹,守营州。后附安禄山、史思明。安史之乱后,降唐,任幽州、卢龙节度使,迁检校兵部尚书;在辖区内治城邑,聚甲兵,征赋税,拥兵自重。大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