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嘎山达”(2449页)。
参见“伊拉古克三”(811页)。
藏传佛教寺院。藏语称“夏卜浪圆满法洲”。在青海同仁县夏卜浪村。系黄南地区最古老寺院之一。元至正元年(1341),由曲结顿珠仁钦建,后由其侄释迦桑布主持寺务。后毁于兵乱。约民国初年,由叶什姜寺之加央扎巴
四川阿坝地区两大部分藏族之一(另一称“草地藏族”)。嘉绒之称,一说义为“靠近汉人的山谷地”,一说出自当地最高山“嘉绒神山”。主要分布于大小金、川流域,邛崃山西4土、大金、小金绰斯甲4县,及邛崃山东理县
元代蒙古族人民反抗活动之一。至正七年(1347)九月,蒙古八邻部内哈剌那海、秃鲁和伯因不堪忍受蒙古封建主的压榨和奴役,率领本部蒙古牧民发动起义,截断岭北驿道,阻滞了驿站运输和使臣往来,后被镇压。
唐时南诏衙署名。为军事机构,掌管军事机密情报。参见“南诏官制”(1594页)。
参见“阐”(2105页)。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永乐六年(1408)三月,暖暖河等处女真野人首领普速等120人来朝,以其居地置卫,与兀鲁罕河等8卫同时设立,辖今黑龙江省蚂蚁河流域。《满洲源流考》将该卫也称作穆霞河卫。
东汉佛教译经师。字世高。原为西域安息国王太子。西域旅人呼为安侯。因厌弃世俗生治,嗣王位后让国于叔父沃拉加色斯二世,出家修道,遍游诸国。博通经藏,尤精阿昆昙学。讽持禅经,备尽其妙。桓帝建和二年(148,
见“裕诚”(230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