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摄思连真
元代乌思藏高僧,世祖帝师。又作亦摄思怜。出身于萨迦寺之东院。初被萨迦派僧众推选至内地,从萨迦第五祖※八思巴学法,随侍左右,得谒元世祖,深受赏识,故其戚族中有多人入奉宫廷,为皇室上师。至元二十三年(1286),帝师答耳麻八剌饶吉塔辞归,翌年卒于途中,世祖乃命其嗣帝师职,领总制院(后改名宣政院)事,管理全国佛教及吐蕃全境事务;至元三十一年(1294)在五台山圆寂。至元二十七年(1290)他赐沙鲁寺的法旨今尚保存。
元代乌思藏高僧,世祖帝师。又作亦摄思怜。出身于萨迦寺之东院。初被萨迦派僧众推选至内地,从萨迦第五祖※八思巴学法,随侍左右,得谒元世祖,深受赏识,故其戚族中有多人入奉宫廷,为皇室上师。至元二十三年(1286),帝师答耳麻八剌饶吉塔辞归,翌年卒于途中,世祖乃命其嗣帝师职,领总制院(后改名宣政院)事,管理全国佛教及吐蕃全境事务;至元三十一年(1294)在五台山圆寂。至元二十七年(1290)他赐沙鲁寺的法旨今尚保存。
旧县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南部。原为清内蒙古奈曼旗及喀尔喀左翼旗牧地。光绪三十年(1904),推行“新政”,析其地置县。民国时属热河特别区(后改省)。清末,其地每年秋季马市甚盛,土名“小库伦”。1950
见“按札儿” (1622页)。 ②见“阿术鲁”(1202页)。
拉祜语音译。解放前云南省澜沧县糯福区一带拉祜族农民对自给自足阶层的称谓。占有一定数量的水田和旱地,有较为齐备的生产工具和牛,但不雇长、短工,也不放高利贷,自食其力,一般不愁食穿,相当于汉族地区的中农阶
?—1891清朝大臣。满洲镶白旗人。姓索绰络氏。道光十八年(1838)进士。历官实录馆纂修,侍讲学士,礼部、户部右侍郎,正红旗蒙古副都统,总管内务府大臣等。咸丰八年(1858),宝泉局炉棚起火,请另购
见“哈三千户所”(1642页)。
即“喀尔喀法典”(2207页)。
蒙古语音译,意为“勇士”。又译拔突、拔都、霸都、霸都鲁、把阿秃儿、八都鲁。“霸都,华言敢勇之士”(《元史》卷162)。蒙古人以其作为贵族尊号,或赏赐征战有功将士,以示在社会中的特殊地位。成吉思汗九世祖
书名。清官修。250卷,另有凡例、总目。乾隆十二年(1747)三通馆臣奉敕起纂,四十九年(1784)最后定稿。此前,明王圻原撰有《续文献通考》254卷,上接马端临《文献通考》,下讫明万历(1573—1
?—316鲜卑拓跋部首领。※拓跋沙漠汗子。有勇略,善统军。晋惠帝元康四年(294),叔拓跋禄官即位,分国为三。次年,奉命统领西部,居定襄之盛乐故城(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是岁,南掠并州(今山西境),
见“阿里不哥”(12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