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苦
见“也古”(140页)。
见“也古”(140页)。
①契丹语官名。契丹旧俗,豪民要裹头巾者,需纳牛、驼10头,马百匹,乃授以此官名。多以“舍利郎君”称之。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叔祖父褭古直的子孙尚称为“舍利房”。初无职事,只为名誉衔,后渐为诸帐官,《辽史·百
河流名。与左江流域同为壮族聚居区,故常以左、右江代表壮族地区。左江主要是侬峒地,右江主要是黄峒地。发源于云南广南龙山,流至百色纳澄碧河后称右江,经田阳、田东、平果、隆安,至邕宁宋村(亦称合江村)与左江
元朝封爵。为诸王第五等级封号之一,授龟纽镀金银印。至元二十七年(1290),拖雷第八子拨绰孙牙忽都始封。大德十一年(1307),子脱列帖木儿袭封。
藏传佛教举行法事的一种称谓。《元史·释老传》载西番僧“若岁时祝厘祷祠之常,号称好事者”,“有曰镇雷阿蓝纳四,华言庆赞也”。藏语byinrlabs rab tu gnas pa,译为“庆赞”,为寺院落成
关隘名。在今山西右玉县北部。长城要口之一。古名参合陉。《水经注》:“参合陉……北俗谓之仓鹤陉,道出其中,亦谓之参合口”。地当山西至内蒙古之咽喉,自古倚为要塞。明嘉靖中(1522—1566)筑杀虎堡城以
即“呼兰若尸逐就单于”(1392页)。
即“王宪章”(210页)。
书名。元耶律楚材撰。一卷,分上下篇。约成书于1228年。上篇主要记载1219年作者从成吉思汗西征花剌子模,军行中亚途中的见闻。所记西行道里、西域山川、物产、风俗,均较详细,可与※《长春真人西游记》相比
?—1641清初将领。蒙古镶红旗人。世居巴林部。以地为氏。初授骁骑尉。崇德三年(1638),从多罗贝勒岳讬征明,率护军防守七昼夜,破敌。六年(1641)五月,随睿亲王多尔衮围锦州,战明总督洪承畴援军,
藏语音译,意为“章饰”、“告身”。是吐蕃用以区别其官员等级的标志。其官员之“爵位则以宝珠、大瑟瑟、小瑟瑟、大银、小银、大䃋石、小䃋石、大铜、小铜等为告身,以别高下。”又谓: